第一百九十六章 提前的同治元年 (第2/2页)
黄孛任之吉林提督军务总兵官,加封忠义侯,并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一枚,嘉乃丕绩,择日押赴夷人凯旋进京,以洽朕意,钦哉。敕命同治元年十月十七日之宝。” 言毕,一位大内侍卫捧着一个包裹递给黄孛,黄孛连谢主隆恩都忘记说了,倒不是被一品头衔的诸多封赐所吓倒,完全被同治二字所迷惑,同治年不是明年的事情吗?怎么提前一年就改了年号?难道咸丰死了? 那得生宣读完圣旨跳下马急忙扶起黄孛笑道:“孛弟,一年不见想死大哥了,升官封侯了是不是请我进城喝两杯?” 黄孛把包裹夹在腋下小声问道:“大哥,咸丰死了?” “靠!”那得生举手就要打黄孛,黄孛赶紧改口问道:“不不不,说错了,圣上驾崩了?” “我说你张嘴能不能把严些?这句话要是被外人听到还要不要命了?”那得生把圣旨递给黄孛附耳说道:“你自己看看,这次的圣旨跟以往的大不相同,咸丰大行了,现在朝廷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执政,上面盖着两宫皇太后的印章,有什么话咱俩回到蓬莱再细说。” 黄孛赶紧展开圣旨匆匆浏览一遍,果然在落款上盖有“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这两枚印章都保存在北京故宫里,黄孛不知见过多少遍,满腹疑惑还不能当着这么多人面前询问,只好压下好奇心把包裹连同圣旨一起交给马坤易,率领众人走进黄县县城。 黄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也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古老县城,三国时代英勇善战的东吴名将太史慈就出身此地,而且黄县还盛产褐煤,前不久朱桂率人在东城刚刚建立起一个小兵工厂。 为了不让那得生和杨维利发现兵工厂,黄孛率领众人从南门进入城内便转向西北方向,在通往蓬莱的北门口找了一座酒楼安排众人。
酒楼里的客人寥寥无几,大街上也远不如朱桥镇那么兴旺,当初黄孛第一次到黄县视察时也是颇感怪异,经刘大黑脸解释才搞清楚,原来黄县有一个特殊的风俗习惯,只要遇到天灾**就举家闯关东。之所以叫“闯”,是因为清朝把东三省视为满族的龙兴之地严加封锁,担心山海关内的汉族民众大量迁入会破坏他们的龙脉。 俗话说得好,堵不如疏,越是禁止与排斥,越是增加人们对东三省的渴望,黄县正处于关外到关内要冲之地,乘船过渤海可直达辽东半岛,走陆路经天津卫、山海关也可进入关东,所以在黄县形成一个风俗,哪家的年轻人如果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久而久之形成了闯关东的习俗,虽然黄孛进驻登州府之后生存条件大有改观,可惜常年累月的争战已经大伤元气,没有一年半载根本缓不过劲来。 黄孛心思全放在清廷大变上,哪有心情跟那得生和假洋鬼子推杯换盏?让酒楼把家底全都搬出来饱餐一顿,完了便匆匆率领众人直奔蓬莱,一路上免不了被那得生埋怨一顿,黄孛答应只要回到蓬莱,把山珍海味搬到蓬莱阁上一醉方休才算消停下来。 日落时分,大队人马终于返回蓬莱城,还没进城门就见两侧荒野上一队队手执刀枪锄头等冷兵器的士兵正在C练,其中还夹杂着张皮绠统帅的儿童团,看得众人瞠目结舌,那得生好奇地问道:“孛弟,这些就是你的部下?怎么都变成这样了?” 黄孛偷偷扫了一眼杨维利,见杨维利对此根本不感兴趣,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山顶的蓬莱阁上,不免有些失望,倒是一位绿营游击东张西望充满了好奇,黄孛提起精神说道:“大哥有所不知,我们奔波千里北上勤王,到了登州府已经元气大伤,三千人马十之去五,剩下的一半人马都被我安排到重要的关卡上了,没办法,只好就地征兵补充兵力不足,那大哥,这位兄弟尊姓大名?” 那得生喊来裘辉说道:“这位将士可是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是武定府阳信的一位游击,那里的官员和上司不是战死就是跑了,他一人就挑起了大梁,打退捻匪无数次进攻,这一路上若不是有他保护,你哥哥和杨先生早就命丧黄泉喽!” 此时的黄孛已经是大清朝一品提督,享有爵位,虽然太子太保的名衔是虚的,但那也是显赫无比的荣耀,裘辉见说到自己,赶紧打千礼道:“卑职阳信绿营游击裘辉拜见黄大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