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丧钟_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国雏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国雏形 (第2/2页)

们华夏帝国侵扰直隶,公子不得不防。”

    黄孛闻听根本不屑一顾,笑道:“董二哥一路辛苦了,有了这个和平条约,清廷想干啥就干啥,我们华夏帝国奉陪就是了,等你跟我大哥前往盛京大展宏图时,官做大了可别忘了你这位老弟啊!”

    董卿习惯性地给黄孛打个千说道:“卑职的一切都是黄公子给予的,朝廷还能统治几年大好河山都是未知数,我和那大人就等着黄公子的好消息再另起炉灶!”

    可惜这话不是出于那得生之口,否则黄孛非得笑出鼻涕泡不可,欣然道:“还是董二哥眼睛亮,比我那二百五大哥强多了,实话告诉你,英法联军卷土重来的日子就是咱们重新相聚的日子。你到了盛京后一定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千万别接管那些八旗子弟,否则你也会变成游手好闲的败家子,错失为华夏民族建功立业的机会,遗恨终身。”

    黄孛说的笼统,董卿大概意思还是听明白了,这是暗示自己不要与大清朝走的太近,趁着黄孛敞开心扉的机会赶紧请教道:“黄公子,以后这大清国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黄孛沉思片刻说道:“暂时会出现一个三国割据的局面,主要有南方的太平天国,北方大清国和夹在中间的我们华夏帝国,别看华夏帝国东一块西一块的不成体系,要数成大气候的就属我们华夏帝国!因为华夏独立团不是为争权夺利打江山,而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在奋斗。所以从长远看,无论太平天国和大清朝如何争斗,他们也斗不过站在民族大义之上的华夏帝国,一统天下的只有华夏帝国而不是其它势力,但愿董二哥能够搭上末班车,为华夏、为董家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一番美好前景描述激动得董卿浑身颤抖,动情道:“如果第一次见到黄公子说这些话,卑职打死都不会相信,不过现在我举双手赞成公子的见地,华夏帝国确实让我耳目一新,这从六安和登州府就能看出独立团的不凡。一路走来,只有独立团管辖之地家家安居乐业,户户享受太平;再看其它地方,不是兵荒马乱就是赤地千里,如果卑职到了盛京后,一定像独立团那样开创一个崭新的天地,决不辜负黄公子所托。”

    “呵呵,那可不行。”

    “为什么?”

    “你是汉人,到了盛京可说是孤家寡人,那里的社会风气和顽固势力可不是其它地方可以比拟的。再说你基础薄弱,虽然有那得生罩着你,但也经不起雪虐风饕,你暂时还要打着朝廷的旗号徐徐图之,千万别轻举妄动,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我自会派人联系你。”

    黄孛掏出左轮手枪递给董卿说道:“明日我派一艘战舰护送你们回天津卫,有什么困难随时派心腹之人到登州府来找我,这个你拿去做个纪念,关键时刻还能防身护命,记住我一句话,别看那些八旗子弟整日地斗蟋蟀养宠物,只会吃喝玩乐,如果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会置你于死地,小不忍则乱大谋,董二哥一定切记切记!”

    送走感激涕零的董卿已是午夜时分,忙乎一晚上的黄孛不仅没有一丝困意,还像喝了咖啡似的兴奋异常,不是为了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担心起六安老区的安危来。明知道自己杞人忧天,胜保攻打老区捞不到一点好处,可是心里就是七上八下放不下心,好几次走到门口想叫醒奇丰,最后还是放弃了急躁想法,再急也不急在这一晚上,明日一早就让奇丰回六安打探消息,为能再敲清廷一次竹杠做好准备。

    黄孛算盘打得挺好,可惜千算万算就没算到胜保还没踏进安徽境内就取得一次重大胜利,一次差一点打破平衡的的胜利,胜保在山东聊城招降了赫赫有名的黑旗军领袖宋景诗。

    宋景诗,山东聊城人,跟张乐行和张宗禹一样,外表温文尔雅,但生性刚强,遇事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百姓中享有威望,早年为了抗税揭竿而起举起义旗,先是投靠当地被黄孛嗤之以鼻的邪教组织白莲教,等张乐行的捻军进入山东后又联合起来并肩作战。

    聊城就处在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要冲之上,清廷不止一次对宋景诗软硬兼施,可惜都无功而返,这回胜保亲率镶白旗和京营旗兵两万人马进剿六安,加上沿途收拢的绿营兵,到了聊城时已经变成一支五六万的大军。这些人马可不是胜保靠老伎俩花言巧语骗来的,那是人人在册的正规军,胜保打讨伐捻军和平叛乱匪起就没这么富裕过,美得胜保天天搂着沧州歌妓小友蕊在军营大帐里哼唱着京戏,直到探马禀告宋景诗堵住了南下的去路才赶走歌妓升堂议事。

    大帐之内十几位将领分列两行,全是一个口气,打!

    别的将领胜保可以不听,唯有一名大将胜保可不敢置若罔闻,那就是和鲍超齐名的“南超北多”之誉的多隆阿。

    多隆阿从咸丰三年起大小战役不下几百次,与太平军、捻军、回军和数不清的各式叛军交手很少有败绩,是大清朝有名的一员能战之将。

    多隆阿不仅身先士卒打仗勇猛,还足智多谋,抱拳说道:“督帅,宋景诗乃朝廷心头之患,其危害不下于登州府的黄孛,既然大军路过此地,不把他连根拔掉实在是养虎为患。此役我们兵多将广,还有洋人背后支援我们,用不上三天就可以踏平聊城打通京杭大运河,为咱们下一步攻打六安创造有利条件。”

    多隆阿所说的洋人就是指被贬谪清军戴罪立功的毕乃尔等三人,别看只有三人,英法联军留给清军火炮可不少,光大小口径的洋炮就有二十门,经过毕乃尔等人训练后,其清军的战斗力可说是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志高气扬的胜保也想离天子脚下不远的聊城立下奇功,来个开门红,于是欣然接受了多隆阿的建议猛攻宋景诗的黑旗军。

    果不其然,兵多将广的清军在洋炮协助下势如破竹连克清水、堂邑等聊城外围乡镇,第二天就把宋景诗包围在孤城之内,给宋景诗的黑旗军造成极大的损失,从原来的四万多起义军瞬间锐减到两万不到,手下几位得力干将也战死沙场,愁得宋景诗茶饭不思愁眉苦脸,自己怎么都没想明白,不堪一击的清妖为何一夜之间变得如此骁勇善战?打得自己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清妖的火炮多不说还打得奇准,一排火炮就能瓦解自己辛辛苦苦组织的一次进攻,照这样下去,全军覆灭是早晚的事情,悔得宋景诗当初不听张乐行劝告,跟随捻军一起撤出山东到江苏寻求发展。

    宋景诗日子不好过,胜保也没闲着,见胜利在望立刻下令停止进攻,技痒难耐又想收编宋景诗为己所用,费了半天吐沫星子才说通多隆阿的思想工作,派人给宋景诗送去一封招降书。

    宋景诗前无出路,后无援兵,困兽犹斗就是等死,为了保存剩下两万多兄弟的性命,宋景诗被迫投降胜保,被编为靖东营,直接听从胜保的指挥。胜保也说话算数,保举宋景诗为五品的都司,赏戴衔花翎,与清军合兵一处向安徽进发。

    一路上胜保高歌猛进,报捷的喜讯接二连三送往京师,董卿在沧州驿站所见的众多信使多数跟胜保有关,等胜保率领大军来到洪泽县城时,胜保沿途已经节制调遣了豫、鄂、皖三省绿营兵六万人马,加上宋景诗的黑旗军和原班人马,对外号称二十万,准备水陆并进一举捣毁黄孛的老巢——六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