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自投罗网 (第1/2页)
就在孙葵心和边雨殒命沙场时,驻守老庙台的郑嘀咕和窦雨却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琦客福四万人马只逃走了八千,这还是琦客福侥幸把中军大帐设在了老庙台南坡外才逃过一劫。 琦客福也想伸把手把自己的部下接出忘情谷,可惜心有馀而力不足,十五门火炮只剩下一门,连靠近烈士陵园的勇气都没有,更不用说进入驻守老庙台的独立团炮火攻击范围之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下在忘情谷里受煎熬,琦客福竟然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一跺脚离开八公山这个伤心之地,准备到北炉桥镇与多隆阿的主力汇合。 被遗弃在忘情谷里的三万清军经过多次尝试都无功而返,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只好走出忘情谷向寿州城的独立团投降,此时三万人马只剩下了一万,另外两万不是葬身老庙台谷口下就是冻饿而死。 让琦客福没想到的是,来时的泥泞草地此时已经变成了死亡沼泽,还没等靠近北炉桥镇,被炸死炸伤的就有上千人,吓得琦客福急忙率领队伍绕行北上。 仿佛老天爷特意要考验这支疲惫之师,先是西北风吹小雪,然后雨夹雪,本来泥泞不堪的沼泽地变得更加难以行驶,一个人陷进去,伸手想拉一把的也跟着同归于尽,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潭潭积水大多数不能饮用,喝一口拉两天,拉的茫茫草地瘴气弥漫,臭气熏天。可怜那些穿单衣的士兵没等走出一半就一命呜呼,折磨的琦客福发疯似的陆陆续续杀光了所有的战马,让大伙吃马R、喝马血,走了二十多天才跳出百里沼泽,八千人马等到了凤阳府只剩下不到三千,全变成衣衫褴褛的乞丐,被得意洋洋的陈国瑞取笑为要饭军。 琦客福现在已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谁愿说什么就说什么,抱着难逃一死的心思吃喝玩乐起来,这样一来反倒与陈国瑞对上了脾气,不仅自掏腰包请琦客福吃喝,还以过来者自居劝起琦客福:“老琦啊,就你这点事还担心掉脑袋?那告胜保的折子每日像雪片似的飞往京城,什么讳败为胜,捏报战功;什么骄纵贪Y,不自检束;什么冒饷纳贿,欺罔贻误,哪一条不是杀头的罪名?七八万殒命的将士有主帅胜保和多隆阿顶着跟你有P毛关系?想当初我兵败登州府,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那英法联军都被黄孛赶出山东,你败在黄孛独立团手下朝廷哪个不心知肚明?你就放下心来吃喝玩乐,大不了跟胜保一起回京被流放边疆,那边疆还不是你们老祖宗的发源地?就当回老家享清福去,我想卸甲归田朝廷还不让呢,怕个球!” 别说,陈国瑞这么旁引曲证一劝说,琦客福还真的放下心,日①跟陈国瑞厮混在一起,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琦客福就等着胜保路过凤阳府时跟着一起进京请罪。 腊月十八,离小年还差五天,陈国瑞一大早就把琦客福从被窝里叫起来兴高采烈说道:“老琦,朝廷来信了,你猜朝廷下了一道什么旨意?” 琦客福知道此消息关乎自己后半生的身家性命,急忙披上上衣洗耳恭听。 “今晚胜保就要回到此地,朝廷让你押着胜保回京。” 琦客福简直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激动道:“庆云,这是真的假的?你可别一大早耍笑我!” 陈国瑞从怀里掏出一张公文递给琦客福,琦客福一连看了三遍,高兴的手舞足蹈,哈哈大笑道:“庆云,你借我十两银子,我要定一桌上等酒席诚心诚意向你表示谢意。” “C,”陈国瑞Y笑道:“钱可以借你五十两,不用还,到时候我进京时你给我找个妙龄女郎就算一笔勾销。” 人逢喜事精神爽,两人一起哈哈大笑。 笑毕,陈国瑞认真说道:“老琦,我再告诉你一个小道消息,你知道朝廷为什么让我急着通知胜保和多隆阿班师回朝?” “为什么?” “因为黄孛跟英法联军一样,驾驶一百多艘战舰打到大沽口,如果朝廷再不退兵,两宫皇太后就得第二次跑回避暑山庄,你小子之所以不被追究责任跟我一样也是借了黄孛的光,现在的朝廷彻底被黄孛打怕了,你们兵败寿州实乃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一席话说得琦客福点头不已。 陈国瑞凑至琦客福身前低声道:“老琦,等你押着胜保回京时要路过独立团控制的势力范围,你一定偃旗息鼓低调些,千万别学胜保目中无人惹来杀身之祸,做到这点我保你平平安安回到京师。” “庆云兄,你的意思是鲁南、苏北和皖北都落入独立团之手?”琦客福吃惊地问道。 “呵呵,怎么说呢?”陈国瑞挠挠头苦笑道:“你说的这些地方按道理还是归大清朝管辖,像此地的凤阳府、淮北的灵璧和苏北的宿迁都还C着大清的旗帜,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质都被独立团暗中C纵,打个比方说那里的官府就像平民百姓,有养牛马的义务却没有杀的权利,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到时候你路过这些地方亲眼一看就会知晓。” 别说,琦客福押着胜保的“囚车”一进淮北就看出了蹊跷,一路上虽然没碰见一座哨卡,但是隔三差五就有一座独立团的兵营安置在官道旁,更可笑的是那些小的县城,城墙上C着大清的旗帜,衙门口却挂着贫民协会的招牌,跟某某衙署并排挂在一起说不出的滑稽可笑。 胜保虽然被革职拿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朝廷没定罪之前头上还戴着无数光环,什么内阁大学士、兵部侍郎、军务大臣等等高级官衔,所乘坐的“囚车”也是一辆乌蓬马车,身边的侍卫一个都不少,唯一缺少的就是投靠自己又不辞而别的宋景诗。 宋景诗投靠胜保实在是被*无奈,不降手下两万多兄弟都得完蛋,到了凤阳府就想哗变,可惜未能如愿,后来赶上胜保率领宋景诗这支黑旗军前往庐州府,这下终于让宋景诗找到溜之大吉的机会,一天夜里突然不辞而别,李鸿章为此在弹劾的奏折里给胜保加上一条“拥兵养寇”的罪名,气的胜保把宋景诗祖宗十八代骂个遍。 胜保连遭厄运,一路上见什么都不顺眼,等来到一座小县城又看见“贫民协会”的招牌冠冕堂皇挂在衙门口后实在忍无可忍,跳下马车铁青着脸就要进县衙,吓得琦客福急忙拦住胜保劝道:“大帅,现在咱们是戴罪之身,实在不易多生事端,等咱们回到京师一五一十禀告朝廷,朝廷只有章程秉公办理。” 琦客福虽是胜保的手下大将,现在却是奉旨看押胜保的钦差,两人地位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胜保可以骂自己的亲兵随从,却不能拿琦客福的话当耳旁风,否则一路上遭罪的就是自己。 “琦大人不用担心,我只是好奇,咱们进去看一眼就走,绝不给你节外生枝。”琦客福见胜保话说的客气,只好陪着胜保走进县衙。 县衙大堂聚集着十几人,有一位县太爷和两个账簿先生,其余的都是打着补丁的普通老百姓。县太爷也不坐在明镜高悬下的暖阁里办公,而是跟穷哈哈围坐在一张摆在屋中间的长桌周围,见到进来两位陌生人全都转头瞧看,一位站在县太爷身后的衙役大声训斥道:“呔,什么人不经禀告就敢私闯大堂?皮子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