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四裨将论阵 (第2/2页)
物都变成刺猬。” 冯亭一边讲,一边用手指沾了酒水将所说阵法随手画出,寥寥数笔又推演其中变化,可见其军事功底的深厚。 赵欢边看边听,听到“箭岚”之阵不禁大惊,三段射击法几乎是各个穿越小说中主角的制胜法宝,他本来也想着将来可能派上用场,却没想到这时候早就有了。他一想也是,如果不是有三段射击的战法,各国装备那么多的弩兵何用? 战争会极大地推动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由于古籍的遗失,古代战争所能达到的水平,很多是今人难以想象的。 在一边的田栎却啧啧嘴道:“冯兄说的都是经典之阵,虽然高妙,却有些……过时了。” 他曾与冯亭战场对敌,现在虽然干戈化为玉帛,听冯亭论阵也不禁起了争胜之心: “冯兄你观此阵如何?说着掰折竹筷为战车甲矢,摆成一阵。” 冯亭奇道:“这是何阵?” 田栎道:“阵的目的,为克敌存已。此阵乃是我新创之阵,名为‘车壁’,以战车环环结营,组成本阵,便可组成一座移动的堡垒,用以防骑兵冲击,箭矢强射,立于不败之地。” 冯亭听得暗惊:“田栎所创此阵甚为巧妙,以战车加固阵脚,若再以弓弩手藏于其中对射,骑兵队从侧面迂回进击,韩国的弩阵又焉能抵挡?” 田栎又道:“此乃我创出的‘新车三阵’之一,另外两阵一名‘车碾’一名‘车犁’,车碾为车兵反复碾杀之阵,车犁为分割包超之阵,非是田某藏私,实在还有需要改进之处,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接着徐风温婉柔弱的声音响起,整个画风为之一变。但不知为何,今日的徐风少了一些媚态,和风细雨的嗓音,倒似让他多出了一些从容与潇洒:
“徐风自然也是未曾领过兵的,不过家传的古籍中倒是记载有几套阵法,可与子欢公子参详。” 徐风说着也用削葱根般的玉指沾了沾酒,执袖在案上画出一个图形。阵型画出颇为复杂,当然这也与他细致认真的性格有关。 “这是……” 田栎呼一声道:“这难道是孙膑先生的‘九宫八卦阵’?” 徐风轻飘飘道:“古籍中是这么写的。” 田栎道:“我曾听父亲说过,昔年孙膑先生以九宫八卦布阵,上将军庞涓不识,此阵最是精妙,不过对天时、地形要求的极为苛刻,所以先生一生并未用于实战,后来便失传了。父亲曾想还原此阵,却没有成功,却没想到藏于城北徐家。” 徐风道:“只因家族先人曾做过先生的中军司马,曾观先生推演此阵,便有心记了下来。” 看这九宫八卦阵将全军分为九个宫格,大将局中,其余分列八个卦位,据传其中精妙,可夺造化。徐风却只是摆出此阵,不去推演其变化,田栎与冯亭等了半天,也明白了,想是此阵太过珍贵,徐风不想他二人学走。 只是不知散场之后,他会不会与子欢公子“推心置腹”地“推”演一遍呢?二人这样想着,又是遗憾,又是恶趣味,表情很是精彩。 徐风接着又摆出了几个古阵,不过都没有九宫八卦阵精妙,却依然不去推演。原来他自小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学习,对这些东西都是死记硬背,又无名师指导,所以学的都是徒有其表,其间的变化他并不会。但事关公子大比的胜负,他心忖要尽一份力,所以才把这些不完整的知识道出,倒想着让冯亭和田栎这些行家是否能参透其中玄机,谁知竟被他们想得那么不堪。 “徐风虽不同兵事,但我认为阵的核心在于‘’” 徐风言毕,最后发言的是余智威,他对公子和在场的诸位恭敬一拜: “诸位将军,余某只是个小兵卒子,没有那么高深的学识,却自十岁起便跟我老爹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对战阵之理也有些粗陋的见解,说的不对,诸位将军可莫笑话。” “在我看来,阵就是各兵种的配合,末将曾与秦军作战,秦军布阵,以三排手持三丈长矛的枪兵在前,其后为三排重甲剑士,又后则为轻甲,再后为弓弩手;暗伏的钩镶手专门用于对付六国的铁戟,骑兵居于两侧随时准备冲击;还有玄衣劲甲的铁鹰锐士,和完全不穿铠甲的陷营队,以为奇正。” 听了他描述的秦军军阵,赵欢心底陡然生出一阵寒意,那时的计量单位较短,但矛长三丈,怎么也得接近六米,三层六米的长矛挺起来,便是一道枪林,护住了脆弱的弩手,而大秦劲弩则可以全无后顾之忧地从容射击,以三段战法不断收割人命。勇冠七雄的铁鹰锐士向着敌人的最薄弱处发起进攻,而陷营队则是另一群怪物,他们身着布衣甚至赤膊袒胸,视死如归,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随时将敌军主力部队拖进一场淤泥般的烂仗。 怪不得!怪不得六国说起秦军来都是心有余悸,赵欢虽没亲眼见过,从余智威的话语间已领略到了秦军令人胆寒的力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