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公子传_第159章 稷下留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9章 稷下留名 (第3/3页)

迫沿着中央大道向南门逃窜,士气大振的公子大军紧随其后。

    长安十六骑合兵一处,赵欢一记手语暗命:“圈马!”

    十六匹神骏同时纵马而出,将诸公子的马群掠于其内,暗暗调整控制着他们的马速与阵型。

    这便是草原牧民的“圈马之术”,两个好的马师便可以圈赶上百的马匹。

    这些公子哥们平日坐惯了马车,马术不精,控制力本就有限,十六骑中除了徐风不善此道,其余又都是上好的马师,不一刻便成为战场上的真正主导。

    在他们有意引导之下,墨者的军中与公子军一直保持着微妙的黏着关系,两者互相裹挟来到了南门之前。

    南门守将重甲劲弩,早已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远远一见这个情况却傻了眼。

    “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放箭!”南门守将大呼下令。

    展眼眺望,上将军的女儿、太师家的公子、司徒家的侄子、国尉的小孙孙……这哪一个蹭破了点皮都够他喝一壶的啊!

    这仗还怎么打?

    城门守将久居国中,心思自然通达,很快便权衡清楚了其中利害,干脆下令只留半数士卒继续守城,另外半数插入到墨者与公子军的中间保护。

    公子大军叫喊声震天响,就是不见有什么实际的杀敌举动。鲁仲连干脆令一队高阶墨者摆出一个明鬼小阵,化为几多云团与前来助战的守军虚实相应。而墨众主力则猛攻城门。

    城门自内向外本就易于攻破,城门的守军又少了一半还多,一时三刻城门被攻破洞开。

    墨众逃窜出城,公子大军连追出二十多里,这才志得意满地凯旋而归。

    齐王闻讯大喜,派大军前去追杀,却已不见其踪影。

    齐王田法章当晚专门在稷下学宫设宴,嘉奖平乱有功的众人。

    居首一人的便是关键时刻出手救驾,又率领公子军驱逐墨者的赵公子欢。

    齐王对其本就观感颇佳,为表彰其功勋,表示愿拜其为齐国客卿。

    公子欢诚惶诚恐,不敢接受,齐王思忖再三,改授其为“郎”。

    所谓“卿”者,在先秦官制中是极高的官职,像秦国的司马错、张仪当政期间,其官职便是“客卿”。战国时期,他国公子被拜为别国客卿的比比皆是,若赵欢接受“客卿”的官职,则必须要为齐国尽谋尽力。

    而所谓“郎”者,则是指君王的类似禁卫军统领一类的官职,赵欢身为赵国质子,自然无法为齐王统领禁卫军,所以这个“郎”只是个“虚衔”。

    赵欢却之不恭,便半推半就地谢恩接受下来。

    宴毕回府,当街有六个孩童拦路,黑肤刚想呵斥驱赶,赵欢则认出六人正是白天为其摆阵的六名军僮,于是笑道:

    “你们有什么事?没领到赏吗?可是家老刁难,还是嫌赏赐太少。”

    六名军僮齐齐下跪:“我们想追随公子,愿公子收留。”

    赵欢思及六人小小年纪便同军阵,资质不差,若得一番培养将来说不定也可独当一面,想着却是心下一笑:“六个人?莫不是冯锡范的‘六合童子’吗?”

    于是拍一拍手:“好,你们便留在我的身边,平素演阵也方便许多。”

    六人闻言连连磕头,大呼主人。

    赵欢想起一事,问道:“不过你们是稷下学宫的人,不用与学宫方面有所交代吗?”

    “呃……”

    六童语气一滞,个头最小的一个小大人般说道:“主人是荀夫子的爱徒,向学宫要人,断无不允之理。”

    赵欢的表情也是一滞:“好啊你们,先斩后奏将我一军!自是府上的人,赏钱减半,还到那个叫婷儿的jiejie之处。”

    六童子初听还道公子欢发怒,听到后半截却又是大喜:“谢过主人。”

    一行人重新上路,才走出几步,便又听一童子之音呼唤:“子欢公子——”

    赵欢一奇:“怎么?六个不够,又来一个?我公子府已成‘失足妇女救护所’,难不成现在又要变成孤儿院不成?”

    赵欢回头便见一个身着儒袍的学童气喘吁吁而来,双膝跪地,将一物件拖于手上:“公子,此乃稷下之玉,乃是大比首名的奖品。是学宫让我送来与公子的。”

    赵欢但见这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美玉,从童子手中接过,却觉这手中之玉突然黯然失色,一阵凄惶不安的感觉。

    原来是他身怀荆山玉这样的玉中皇者,还有“泥狠剑”这样的石中霸主,这小小的羊脂玉的气魄自然被欺凌得厉害。

    赵欢把玩着惶恐的美玉,一阵苦笑:“一游戏尔!”

    说着便随手将它抛给了六童子中的其中一人。

    赵欢终究没能连夺三魁,名冠稷下,稷下学宫却也留下了他的姓名。

    几千年后,考古学家清理稷下学宫遗址,自地下挖出一道断碑,碑文如下:

    时维冬月,岁曰丙申;

    稷下兴比,齐王亲临;

    时有白虹贯日,墨者生乱;

    当此危急,赵质子欢者出,击矢救驾,亲率家将十六,并临淄公子门人三百余众,驱逐诸墨于博山之北;

    齐王大喜,欲拜为客卿,子欢不受,遂授其为郎,因其得功于稷下,时称稷下欢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