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五行八卦全解 (第2/2页)
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传统认为、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同一时期的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是战国后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确非汉代人伪作的。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
www.shukeba.com。”而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五行”意味着物质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则构成六十四卦。 可是五行八卦也不是这么简单的!欲明五行,先明阴阳。世人多视阴阳学说为古人朴素的辨证法思想,以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正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如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还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阳刚阴柔、阳动阴静、阳明阴暗等等。以上归类标准总是让人觉得过于主观,比如八卦中兑艮互错,实是矛与盾的关系:兑金为阴却主运动,艮土为阳却主静止;其实兑为锐矢为刚,艮为韧盾为柔,好比草船借箭,实是以柔化刚。因此,必须确立客观的标准——任何理论,只有可用数学表述,才具有实质意义。 阴阳关系对立而统一,此消彼长,其数学最简表述只能是Xy守恒:一次方量为阳,二次方量为阴; 无形八卦在运用中也十分的困难,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参透!阴阳理论实是属于自然哲学:而五行实是统一物理,其本质是能量循环变化最根本的五种物理态势:木,电压;火,电流;土,磁场;金,周期;水,频率这样复杂的东西!对于这些事情,小青蛇是十分清楚的,甚至有很多的事情他都参与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