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听她讲故事 (第2/2页)
人,在弹琴的时候都会尽量让自己的感情投入进曲子里,以便弹出最好的效果。 伯邑考问:“这首曲又叫什么?” 洛梅:“梅花落。” 伯邑考重念她的话:“梅——花——落。好名字,梅花飘落枝头,天地肃穆,伊人独立风雪,确实令人感伤。姑娘这两首曲子,一前一后,一乐一悲,却像是在述说一段陈年往事。在下可否有幸听姑娘讲讲?” 洛梅说:“哪里的话,公子既是知音,小女子正愁无人倾诉。其实这个故事我也只是从乡人那里听来的。 相传在本朝中叶,洛阳有一公子叫做司马长卿,其人俊美无畴。” 讲到这,洛梅看了伯邑考一眼,说:“他就跟公子一般好看。他也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其祖上还是和武汤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官至司马,掌管天下兵马。他祖上卸甲还乡后,受封国公,到了长卿这代,虽然不复先祖的风光阔绰,倒也体面富足。长卿没有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反而谦逊有礼,所以洛阳城很多姑娘都倾心他。 有一天,长卿公子要去太原拜访一位老朋友。行至晋地一处,只见青山隐隐,绿树依依,一条汾河阻挡了他的去路。 半天都没有一只船经过这里,长卿很是着急。良久,河面之上传来飘忽空灵的女子歌咏之声。长卿寻声张望,从一河汊分出一位身着翠绿衣裳、短打箭袖的少女,她撑着一只长篙,摆渡着一只竹筏,出现在他眼前。 长卿高兴过望,向少女喊道:‘姑娘,姑娘,我要到河对面去。你能否载我一程?’ 少女闻声瞧见了长卿,便划着竹筏来到长卿的所在。到了岸前,少女见眼前男子相貌堂堂,衣着光鲜,举止有礼,知他不是普通的百姓。
少女对他说:‘公子请上来吧。’ 长卿对少女表示感谢,上了竹筏。于是少女撑着长篙,长卿站在竹筏中。行到江心处,这位少女用本地方言唱起了歌: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公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bùzī]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公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声柔美动听,宛如天籁。长卿只觉好听,但不解其意。过了河,下了竹筏,对少女再三感谢,并请教姓名。少女说她叫采薇,家住在离这里五百米远的前边柏树下。二人便分别离开。 长卿找来当地一读书长者翻译摆渡少女所唱的歌,才明白其中的意思。长卿很是高兴,寻到少女的家中,向采薇的父母告明他的来意,希望他们能允许自己把他们的女儿娶回家。少女的父母询问女儿的意思,采薇没有反对。 于是,两人结为秦晋之好。采薇跟着长卿回到了洛阳。 两人花前月下,你侬我侬。吟风乘夜,把臂同游。朝看彩云笛吹晚霞,春泛舟波秋听残荷。恩爱非常,琴瑟和谐。 如此过了三年。北方边境战乱,大商和鬼方打起了仗。胸怀大志、身负才华的长卿便想去前线投军,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长卿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采薇。采薇知他心意已决,留他不住。便亲手备了一桌酒菜,为他践行。并对他说,男儿志向远大,就该有所作为。我不奢求你什么,只是希望你能早日平安归来。 长卿答应她一定会小心谨慎、照顾好自己,等边关战事一解决就马上回来。 两人洒泪道别,长卿去了边关前线。 一晃两年过去了,期间采薇收到长卿三五封珍贵的书信。长卿在最后一封书信上说,现在边关战事已经缓和了,自己驻扎在一个叫梅岭的地方。 这年的秋天,洛阳明显感受到冷了。采薇担心她的丈夫冷着饿着,又是三年未见,牵挂非常。便连夜缝制了几件厚实暖和的寒衣,想要去边关亲自送给他。 采薇带了一个贴身丫鬟和一个赶车的家丁,就满怀欣喜地出发了。 她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叫梅岭的地方。到了军营,却听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驻扎梅岭的士卒流着泪告诉她,鬼方的士兵一个月前对我军突然发动袭击,戍边将军(长卿)已经英勇牺牲、战死沙场了。 采薇听到这个噩耗,当场昏了过去。 等采薇醒来的时候,士卒将她引至山坡前长卿的坟冢,皑皑白雪,荒草孤坟,岭上的红梅已经吐蕊,傲雪枝头。长卿的尸骨却未寒。 采薇谢过带路的兵哥,说自己想和长卿单独待一会儿。兵哥劝她,人死不能复生,还请夫人节哀顺变,不要太过悲伤。 采薇谢过他的好意。待兵大哥走开后,采薇失声痛哭,泪水滴湿泥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