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6-80 (第4/4页)
,并没有多么深入细致的讲解,我继续看了下去,看完之后,竟发现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废话,而我想知道的,一点也找不到。过了一段日子,现在我想起它时,只记得我读过这本书,做了一个测试,发现我有病,其他的什么都不记得了,而这不能怪我的记忆力太差。 何谓“偏执”呢?《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第969页上说,偏执:偏激而固执。而什么又叫“偏激”“固执”呢?(幸亏我还知道“而”是什么意思,省了一步)偏激:(意见、主张等)过火: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而什么又叫“过火”呢?过火:(说话、做事)超过适当的分寸或限度。 好了,够了,查的够烦的了,如果再查下去,我还需要找什么是“意见“主张”“坚持”“改变”什么叫“适当”,什么叫“分寸”“限度”。 而查下去,依旧得不到什么明确的答案。毕竟也是面向大众的一本词典,你还想要求它怎么样呢?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人人都希望自己是“身心健康”的人,但科学研究表明,完全“心理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人们只是朝这个目标努力,却无法达到。就好像我们学解析几何中所提到的双曲线图形,它只能无限地与准线接近,却永远不能相交。而那些所谓的“心理学专家”也是一样的。 而心理疾病,在我看来,并没有多么的可拍,也没有什么值得恐慌,你越是想它,它就会愈加紧迫地控制你,恐怕小病也会因此而变成大病,而大病带给你的将是你更加害怕的东西——死亡。能够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此时,你就会发现,“疾病”也会以你对它的“冷漠”而离你远去。 我发现,心理疾病还常常造就了“天才”,一些无与伦比的才华。 年仅31岁就离开人世的“歌曲之王”舒伯特,35岁辞世的“音乐神童”莫扎特,还有34岁的贝里尼,37岁的比才,40岁的韦伯,42岁的穆索尔斯基,43岁的沃尔夫……他们都如出一辙地患有心理疾病。 也许他们的早逝为其人生增添了很重的悲剧色彩。而我觉得,人如果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地活了近百年,还不如轰轰烈烈地活一个瞬间。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三位精神病专家通过对美国历届总统的传记、书信、日记等资料的深入研究,发现1789—1974年200年间的美国历任总统中,有近半数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较普遍的症状就是严重的抑郁症。 比如,年轻时代的亚伯拉罕·林肯有着强烈的自杀倾向;以精力旺盛著称的西奥多·罗斯福和林登·约翰逊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是一种典型的狂躁症;尼克松在“水门事件”调查期间,只能通过喝醉来逃避危机重重的政治生涯;柯立芝在儿子夭折后,深陷悲痛而不能自拔……这些伟大的人物,在其仕途上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但在与精神疾病的斗争中却无一例外地都败下阵来。 世界上许多文艺大师患有“艾斯伯格综合症”,他们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怪”。 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与正常人交往的;普希金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分裂症;米开朗琪罗患有孤僻症;英国文豪乔治·奥威尔,西方哲学泰斗康德等在文哲领域独领风sao的大师,竟然都患有“艾斯伯格综合症”。 我看到这些后,并未有什么欣喜,也不敢相信我因患有心理疾病就会成为“独领风sao的大师”,什么天才,更不可能成为总统。我患病,总统也患病,从而得出结论我会成为总统,这显然荒谬可笑。但有些人就是如此荒谬,自己却未发现。 想成为大师、天才、总统,不是患心理疾病就可以实现的,这里既没有“充分”关系,也没有“必要”关系,更不是什么“充要”关系,怎么这么啰嗦呢,直接说“X是Y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不就完了吗。这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还是大题? 我们看到一个相对“成功”的人物时,总是会把眼光放的很小,甚至只盯着那些与自己有“共性”的东西,从而认定自己必会“成功”,更加可笑,但你会因此而笑吗?因为大多数人类很少嘲笑自己,发自内心地嘲笑自己。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英雄豪杰,常常还有些偏执狂的表现,拿破仑就是一个例子,他的穷困,他的家庭环境,他的被法国人歧视,甚至他那短小的身躯,都会使他兴起处处不如人感觉。他对这种感觉的反作用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自尊心和一种念头,他觉得四周都是敌人,而世界上却没有一个人能值得信任。他猜疑甚至他的心腹卫队阴谋要毒死他或打倒他,偏执狂的性格可以在他一生的事迹中辨识出来。 偏执狂的发展程度,与个人的性格大有关系。在精神病院中,我们常常见到许多偏执狂者,做出怪诞的自尊自大之行动,在另一方面,悲观者猜疑而被人陷害完全相同的,不过心情陷入十分有系统而又和逻辑的迷惑状态中这种患者,常常疑神疑鬼,以为身后有了神秘而恐怖的鬼在摆布他,因而终日惶恐不安。 据有关分析结果,在偏执狂倾向的发展过程中,九个阶段,几乎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那条歧路,而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踏上,但是幸运的,大多数的人都能在半途幡然悔悟,因而免成疯狂,那九个阶段是: 一、每个人都在想这个世界上做个成功的人,想占有某种东西,想获得某种 权利。 二、某种原因使他不能得到他意想中应得之位置。 三、结果他感到不满足,自己懦弱无用,抑郁不快,或是感觉到耻辱。 四、这种感觉当然不是很舒服,于是他没法解脱它们。 五、他既不能淡淡忘怀,将失败委之于天命;又不能扪心自问,承认是自己 的错误。 六、于是他不得不归咎于周围的人了,他不以为自己的失败是应得的结果,就相信一定有人在暗中恶意地陷害他。 七、他认为仇敌一定因为惧怕他或嫉妒他才没法使他挫败,因为天下绝没有庸碌无才的人被陷害的道理。于是,他开始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超越的人物;愈是失败的厉害,他愈是相信有人在与他作对,他愈是相信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伟人。 八、这种精神胜利的念头,抵消了失败后不快的感觉,同时他猜疑有人陷害他,也有了满意的解释。 九、渐渐地这几种思想在他的心中,逐渐构成了一个有系统的观念,因而随时间慢慢加深,最后终于变成疯狂的偏执狂者。 好了,关于这点病,暂且谈到这里吧,我知道的也只是一些皮毛上的尘埃而已,但这门学问也是很博大的,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我会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那时,我会把更多的心得与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