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 采访 (第1/2页)
晚宴上的风波虽然让戈文犹如吞了一只苍蝇般恶心不已,不过戈文并没有因此而因噎废食。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有奇葩的观点和奇葩的人出现,这一点放之四海而皆准。君不见后世庄丰源案发生十年后的现实打了多少所谓香港精英的脸,又让多少国人哈哈大笑。有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不作死就根本不会死,一些人要自己作死,作为旁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至于艾青老先生的心情,戈文只能期望他保重身体,并尽量为本次交流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随着第三天明报上市,戈文终于无法像以前那样悠闲了。在这一期的副刊上,明报的编辑在戈文的“横戈”专栏前添加了编者按详细的介绍起了戈文内地作家的身份以及他的创作经历。 于是好多天里让一众香港读者疑惑的这个疑问被明报公布了答案。 明报的读者群本就是香港的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群,因此对明报副刊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散文好手,大家一直都疑惑不已。 因为戈文真的像是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之前全无痕迹。以至于有些人猜测他应该是香港某个知名作家的马甲,又有些人猜测他会不会是台湾那边的新晋名家,不过有一点,大家都确信无疑,那就是戈文必定是一个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中年或老年,不然也不会知道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历史典故。 可是这一期明报副刊的编者按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戈文才27岁?! 戈文竟然是内地来的作家?! 戈文竟然是去年中央广播电台播放的大国崛起和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作者?! 很多人想起了84年国庆他们关注过的内地大阅兵,很多人想起了去年香港因为大国崛起广播而掀起的讨论热潮,很多人想起了去年接档大国崛起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有多少人因为这档广播而主动去了解明朝的历史,惊叹老祖宗的底蕴。 啧啧,怪不得他写的历史散文这么好呢! 很多人继而感慨起来。 不过,戈文真的才27岁吗?这也太鬼才了点吧! 原本就因为突然冒出来的散文大家好奇不已的香港读者在了解到了戈文的身份后,心中的好奇与惊叹更加的浓郁。 于是几个原本以为报社竟然公布了戈文的身份她们终于可以轻松一点了的明报接听热线电话的小姑娘们再次手忙脚乱气喘吁吁。 啊啊啊啊啊……我要辞职啊! 讨厌的查老板! 讨厌的戈文! 几个小姑娘内心的委屈不为人知,因为历史从来不会为普通人而停下脚步。 呃……不对,要把写了香港往事的戈文除去。 不过就算是戈文也没有注意到有这么几个小姑娘因为他而累死累活。 1985年8月的这些天,国际形势一如往常,香港如平常一样的忙碌和平,可是这一天已经久已平静的香港终于掀起了一个让所有媒体兴奋的热点。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又或者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为抢收视率而一直都在相互较劲的香港无线电视台、香港亚视电视台的户外记者于明报副刊刊登出编者按的当天上午就齐聚香港半岛酒店,一边相互提防一边和酒店前台打听内地来的文化交流团的负责人房间。而像天天日报、头条日报、星周刊、香港商报等一众香港八卦小报更是见针插缝的到处询问酒店工作人员戈文住在那个房间。 这乱哄哄的景象,直到此行专门负责交流团外联工作的一位来自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出面才最终制止下来:“各位抱歉,戈文同志现在并不在酒店里,还请大家配合一下,不要打扰到酒店的正常营业。” “他去了哪儿?” “你们不会是把他藏起来了吧?” “我抗议,我们媒体有自由采访的权利!” …… 面对眼前这群或恬着脸询问或语言威胁的同行,这位曾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国采访过他国政要的新华社精英面带微笑,举止得当,以一当十直接将这群渣渣清出了半岛酒店,让已经焦头烂额的半岛酒店外籍当班经理竖起了大拇指,“你的,厉害厉害!” 一边用英文谦虚,新华社精英一边在心里吐槽,你一个英国人学什么小鬼子! 而戈文不在半岛酒店又在哪儿呢? 那天晚上金庸向香港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