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周后周娥皇 (第3/4页)
该感谢她的。 …… …… 影视中的娥皇: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评价 在中国的历史上,周娥皇根本不认识赵匡胤,也就无从谈他俩人的感情,人们也不相信赵匡胤真的有电视剧里描写的那么好,但李煜会不会像里面描写的那样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如此不择手段,这是还要考证的,毕竟娥皇之死与李煜也是有关系的。 而李煜对娥皇的爱之深可以从下面一段记载中看出来“从另一些记载来看,在周娥皇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寒冷的冬夜里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周娥皇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 周娥皇自知人生将尽,反而看开了,好言安慰丈夫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 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 ‘她亲手将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和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交给李煜为念,又亲笔写下遗书要求薄葬。周娥皇是在乾德二年的十二月去世的,仅仅过了一个月,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就已经由一个“明俊蕴藉“的二十八岁青年,变成了一幅形销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的形骸!“ 荧屏形象: 年份 周娥皇扮演者 出自影视作品 1986 陈秀环 新加坡电视剧《绝代双雄》 1996 何晴 台湾电视剧《情剑山河》 2005 刘涛 合拍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 …… …… 大小周后 小周后比之周娥皇,虽然更加年轻,但才艺却相差一大截。 李煜和她谈书画,她心不在焉;李煜邀她共歌舞,她又跟不上节拍。 好在她擅长下棋,李煜便丢开自己的爱好,同她终日消磨在棋局上。 大臣们再三苦苦劝谏,他表面上接受,也装模作样地召集大臣们进宫议事,但不出三天,又照旧躲进小周后的寝宫。 经常通宵达旦地歌舞宴乐,而不以治国守边为意。 平时还常动用国库,大量招募僧人,大兴佛事,他自己也穿上僧衣,诵经拜佛,祈求佛灵的保护。 他还替自己取了一个「莲峰居士」的佛号,并在皇城里修建佛堂,请了不少的僧人尼姑居住,每天都要和小周后去佛堂里朝拜。 生育子女: 长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初封清源郡公,国亡北迁,宋授右千牛卫大将军,居后主丧,哀毁逾制,太宗临朝,遣使劳问,终丧,赐积珍坊第一区,久之,自言族大家贫,求治郡,拜郢州刺史,在郡以宽简为治,吏民安之,淳化五年,八月,卒,年三十七,子正言好学,早卒,于是后主之后遂绝,初,江南闻后主凶问,父老皆巷哭,及是,其嗣续殄绝,遗民犹为之兴悼云。 次子岐怀献王仲宣。小字瑞保,初封宣城公,三岁,诵孝经不遗一字,宫中燕侍合礼,如在朝廷,昭惠后尤爱之,宋乾德二年,仲宣才四岁,一日戏佛像前,有大琉璃灯为猫触堕地,哗然作声,仲宣因惊得疾,竟卒,追封岐王。谥怀献,时昭惠已疾甚,闻仲宣夭,悲哀更遽,数日而绝。 史书记载: 陆游《南唐书·昭惠传》 后主昭惠国后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岁来归。 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 至于采戏弈棋靡不妙绝,后主嗣位立为后,宠嬖专房,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朶之妆,人皆效之。 尝雪夜酣燕,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
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又有恨来迟破亦后所制。 故唐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 内史舍人徐铉闻之于国工曹生,铉亦知音,问曰:“法曲终则缓,此声乃反急,何也“曹生曰:“旧谱实缓,宫中有人易之,非吉征也。“ 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躭嗜,废政事。 监察御史张宪切谏,赐帛三十疋,以旌敢言,然不为辍也。 未几,后卧疾,已革,犹不乱, 亲取元宗所赐烧槽琵琶,及平时约臂玉环,为后主别。 乃沐浴妆泽,自内含玉,卒于瑶光殿,年二十九,葬懿陵。 后主哀甚,自制诛刻之石,与后所爱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书燔之与诀,自称鳏夫煜,其辞数千言,皆极酸楚。 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后主过哀,以揜其迹云。 …… …… 艳异编卷十三·宫掖部九: 后主昭惠后周氏,小字蛾皇,大司徒宗之女,甫十九岁,归于王宫。 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烧槽之说,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焰材而断之,或谓因而存之。 元宗南幸豫章,诏旨存问,以令妇称。 后主即位,册为国后。 后虽在妙龄,妇顺母仪,宛如老成。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 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 后辄变易讹谬,颇去洼yin,繁手新音,清越可听。 后主尝演《念家山》旧曲,后复作《邀醉舞》、《恨来迟》新破,皆行于时。 中书舍人徐铉闻《霓裳羽衣》曰:“法曲终慢,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