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都是苏堤惹的祸 (第2/2页)
是策划和指挥小石桥打劫临阵易帜的第一责任人、一线cao作者,而在这两人的背后,幕后的大老板是苏轼苏东坡!说起来,王木木跟这两个高将军还是皇亲,这两人是高太太后的亲侄儿,王木木是高太太后的亲女婿,一表表千里,这两家至少还能算是表亲。另外,表面上看来,这两个高将军也没什么直接的犯罪动机,关键还是在苏轼这个大胡子身上。年前,苏轼刚在杭州搞了个西湖疏浚工程,前言不搭后语地搞了条苏堤,还把长仅五六里的苏堤谎说成径长三十里。王木木人在杭州,面对弥天大谎、信口雌黄,拍案而起,坚持正理,纠错历史,直言不讳,针砭时弊,一时际,搅动了杭州官场,朝廷也派出了钦差,来调查研究。为擦屁股,苏轼是上窜下跳,还安排了刺客去行刺钦差大臣、洪州(JX南昌)知州何正臣,哦,这也是他那义子赵福出的手吧。凡此种种,为了一条苏堤,苏轼跟王木木的梁子就结大了,这次我们赴京谢师,不是给了苏轼一个天大的机会吗,又不用自己出手,又挑拨了辽夏与宋的关系,又只是在辽夏的计划上给了些码,躲在阴暗角落,拨正返乱,不露痕迹,除掉了王木木,一了百了,还能嫁祸于辽夏,真是一番好心机。” 萧霞抹叹道:“唉,郡主,公主。说实在的,在这个年代,在经济发达的他们大宋,官商勾结,以权谋私,还不是家常便饭,到处可见。大宋不杀士大夫,这个政策,大大的降低了贪污腐化的犯罪成本,有一个不会掉脑袋的底线,哪个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啊!这苏轼还算好的,他敛财,还编织了个疏浚西湖、整治环湖房地产的幌子,事出有因,高智商策划,知识型犯罪,玩弄了几个数字,五六里冒充了三十里,工程量冒大了,虚工,虚料,伪进度,伪规模,造政绩,造史料,龙图阁大学士,果然好算计。哪知你们的那个王木木,不懂风情,不识行情,硬要捅马蜂窝,正直得有点幼稚,善良得没有脑子,叫板千年的陈规陋习,与整个文人集团作对,天怒人怨,妄遭追杀,也实在是不足为怪的了。王木木啊,我看,他是只看到了宋人的诗词的华美和宋国经济的发展,可就是没深刻体会到这莺歌燕舞、风花雪月的大宋本质上还是一个权贵碾轧小民的时代,冤屈与否不重要,是非曲直不重要,真假虚实不重要,事情的本身也不重要,对于为政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谁更有被利用的价值,怎么说效果更好更能稳定政局,仅此而已。”
李至忠同感:“驸马爷说得不错,那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明明只有五六里长,苏轼硬说是三十里了,钦差大臣也调查了,是非曲直,真假虚实,一目了然,以假乱真,无可争辩。可为什么,在官方平台上,在官样文章中,大宋不单对于苏轼在苏堤上的造假只字不提,反倒还坚持沿用苏轼的谎言,认定苏堤是长三十里。” 萧仙儿质疑:“那么,照李将军的意思,就是说,在这件事上,倒是王木木在无事生非?歪曲事实?这事倒是说真话的王木木的不对?” 李小鹿问难:“郡主,这,不说王木木在这事对不对,至少,他是有点不合时宜。现在的宋国,朝廷的党争越演越烈,可表面上,那些文人士大夫还挺虚伪地温良恭俭让,吟诗作对,互相唱和,著书立说,一片辉煌。所以,这个宋廷,和谐的表面之下,就是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假面社会;而苏堤这类民生工程,也都是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有权有势的人变着法来盘剥百姓的掘金工程而已,一个明里做牌坊,暗里做表子的政绩工程而已。” 萧霞抹迟疑:“公主,你的这个说法要是让宋人知道了,特别是让宋廷那些文人士大夫知道了,必将群起而攻之,口诛笔伐,让你不得安生。不过,说实在的,这个王木木也好像有点不食人间烟火食。你财大气粗,你能让整个流求人白吃白喝,衣食住行一律免费。可人家是生活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社会中的;人家是生活在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鬼要来推磨你的社会中的;猫有猫路,狗有狗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哪能没有些灰色收入?” 李至忠附和:“郡主,公主。你俩的那位和亲对象王木木在奇艺yin巧上是出类拔萃,而在社会交往中有点愣头愣脑,是不?” 萧仙儿欣然:“是啊,谁说不呢,这个王木木,有时,好像是万能的,神得像仙人一般;有时又傻傻的,不通人情。你说,这个社会,哪里不要钱啊?流求他们就取消了钱币,衣食住行,都是供给制的,都不要钱。这,好像很好,但又觉得有什么没抓牢,心里不踏实。他太反潮流了,我真担心,自食恶果,潮流会反了他。” 李小鹿恍然:“哦,我想起来了。木木王爷好像在政治课上说过一句挺拗口的话。说什么,一个人啊,在三十岁之前,如果不积极去主张什么什么主义,他就是没有良心;而在三十岁之后,如果还相信这什么什么主义,那他就是没有脑袋……” 萧霞抹提问:“那王木木现在几岁?” 李至忠插嘴:“他,应该还不到三十岁吧?” 萧仙儿肯定:“是的,我家夫君才二十九虚岁。” 李小鹿调侃:“嘻嘻,郡主又犯花痴了。” 萧霞抹吞吞吐吐:“郡主,公主,不好意思,本驸马奉大辽皇上旨意,黔驴技穷,集思广益,现在又有了个绑架王木木的好主意,你们想听吗?” 萧仙儿和李小鹿大惊,异口同声:“什么?你们还想绑架王木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