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废汉帝董袁相向,立陈留李儒逞凶 (第2/2页)
:“袁绍、袁术此去若何?” 周毖、伍琼等人皆是见风使舵、油滑无比的官场油人,董卓入京之后,第一时间就臣服了董卓。 见董卓问计,周毖言道:“袁绍忿忿而去,公若逼迫至极,其势必变!且袁氏恩树四世,三公门故吏遍布天下,倘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之地非公有之也!不如赦免之。” 伍琼言道:“那袁绍谋无断、袁术更无谋略,不足为虑。诚不如拜其一郡守,那袁术、袁绍则喜于免罪,必无患也。亦可收民心。” “那当如何?”董卓问道。 “那袁术统兵必会南阳,守其家业,主公可册封其为南阳太守;袁绍庶出,必远离南阳,冀州一带乃有其之基业,可封其渤海太守。”周毖进言道。 董卓从之,即日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为南阳太守。 九月初一,董卓请少帝升坐嘉德殿,大会文武。 董卓与李儒准备了一个月多的废帝之举,终于在这一日开始进行了。朝中百官都心知肚明,些许忠良之人怒目瞪之,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董卓拔剑对百官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宣读废帝诏书曰: “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灵之望。”
李儒读策毕,董卓便叱左右扶少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使人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啕大哭,朝中群臣无不悲惨。 尚书丁管忍无可忍,愤然出列,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言毕,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 董卓大怒,喝武士拿下,牵出斩之。丁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后人有诗叹之曰: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随后,董卓请陈留王登殿。 群臣朝贺礼毕,董卓命人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王妃唐氏于安宫闲,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 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董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献帝也;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仍为丞相,三公之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自叹命运桀骜,时常叹息,以泪洒面。 一日,偶见双燕飞于庭中,遂吟诗一首。 诗曰: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董卓时常使人探听安宫之事。是日,有人获得此诗,呈递给董卓。 董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 少帝与太后、唐妃正在楼上,宫报李儒至,少帝大惊。 那李儒以鸩酒奉帝,少帝问何故。 李儒答曰:“春日融和,董相国特上寿酒。”太后知此酒非酒,回曰:“既云寿酒,汝可先饮。” 李儒见太后不从,大怒曰:“汝不饮耶?” 太后摇头不语。李儒便命左右持短刀白练于太后面前曰:“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 唐妃跪告曰:“妾身代帝饮酒,愿公存母子性命。” 李儒厉声喝道:“汝是何人,可代王死?”乃举酒与何太后曰:“汝可先饮?” 太后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 李儒见太后情烈,转身催逼少帝,少帝曰:“容我与太后作别。”乃大恸而作歌。 其歌曰: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亦作歌曰: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歌罢,相抱而哭。 李儒听之不耐,厉声斥道:“丞相立等回报,汝等拖延,望谁救耶?”太后大骂:“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恶,必当灭族!”李儒大怒,双手扯太后,直接推下楼去;又使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 真是: 无谋何进着虎狼,软耳太后遇报应。 可怜少帝政五月,却遭豺狼鸠酒杀。 此章之中,部分内容引于罗版三国,还请各位见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