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全是好日子_第062章 皆大欢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2章 皆大欢喜 (第1/2页)

    我们在这里简单扼要的介绍一下王金宝与陆晓燕罗曼蒂克的经历吧!

    前面我们说过,王金宝被学校开除后,就学了门厨师的手艺,也算是一技在身。这些年他一直在饭店当厨师,工作虽然不轻松,也不那么体面,但总算自食其力,收入也还说得过去。

    陆晓燕呢也是个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念书。在家呆了两年,到了十八九岁,就像周围所有的孩子一样,也到城里来打工了。陆晓燕既没有太高的文化,也没有什么技术,能干什么呢?无非就是当个保姆、服务员什么的。

    起初陆晓燕的确是当了一阵子保姆,但后来不干了。因为她自己也不过是个大一些的孩子,要她来照顾小孩子,她有点干不来。再说带孩子的活儿她也确实不太胜任,有一次她带着孩子看见一只麻雀,她告诉人家孩子那是“家雀(qiao)”。等到孩子mama发现后,却无论怎么纠正也改变不了孩子的第一印象了。像这种情况不仅仅是这么一个个例,看见青蛙说“蛤蟆”,提起热水瓶说“暖(nao)壶”,这样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她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太胜任对孩子进行启蒙的这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就别再误人子弟了,况且保姆的工作很琐碎,也有一定的责任。索性就不干了,还是服务员更适合自己,尽管累一些,但心理压力不大。就这样陆晓燕就先后在几个饭店做服务员,直到后来遇到了王金宝。俩人年纪相仿,性格相投,更主要的是异性相吸,彼此有了好感,后来就越走越近,直到最后确定了恋爱关系。其实他们自从相识,到确定关系,再到现在也不过就十个月的时间。

    虽然相识到相知时间不长,但两人感情进展的很快,激情的火花碰撞的很热烈,都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如果一日不见那更是如隔三秋。

    至此在读者朋友们的心目中,对陆晓燕应该有个更具体的轮廓了吧。其实王金宝和陆晓燕还真就蛮般配的,他们在一起也一定会很幸福。

    陆晓燕比王金宝小两岁,今年刚刚二十一,农村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还远谈不上成熟。陆晓燕没有太多的心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心眼子。其实这不是什么缺点,什么事情都锱铢必较未必就是好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王金宝看中的正是陆晓燕的这种傻傻呼呼的性格。

    二十一二岁在城市里其实远未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在农村就不同了。在农村姑娘小伙如果过了二十五六岁还未成家,就沦为剩男、剩女之列了。因此假如双方家长都没有啥意见,假如他们一直这么热烈的相处下去的话,那么王金宝和陆晓燕很快就会结婚的。

    其实所谓的结婚就是个形式,领取结婚证也不过是法律对男女婚姻关系的一种认定。事实上他们在一起同居已经有半年之久了,只是双方家长并不知道。他们或许不会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会如此的胆大与开放,事实上这不值得惊讶,因为他们是真心相爱的,是承诺终生相守的,而不是一时因为耐不住寂寞的苟合,也不是放纵的*,王金宝对这件事是认真的,也是负责任的。

    中国人的传统对性过于隐晦,其实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性是性。我们传统观念里总乐于将这三者捆绑到一起。

    人类不要把自己过于美化,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是高等动物。动物就是动物,动物就有动物原始的本性,只是情感丰富一些罢了。

    婚姻一般情况下都是爱情的归宿,但爱情并不会始终和婚姻相伴而行的。爱情是一种情感,是情感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有如胶似漆的热烈,也有不冷不热的虚伪,更有厌倦时的欺骗,甚至是反睦成仇时的冷漠。在婚姻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爱情有时恐怕会消散、死亡。

    爱情有时也可能搭错车、上错船,但因为有婚姻的牢笼禁锢着,重新追求爱情就有一定的代价。并不是所有人在重新追求爱情时都有勇气放弃原本的婚姻,因为婚姻中有太多的利害关系和制约因素,比如孩子、财产、以及双方家庭的情感,还有社会的舆论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出取舍,放弃婚姻,追求爱情,也无可厚非。但舍不得放弃婚姻,又追求爱情,也就产生了婚外情,这向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被主流社会民意所不齿,这也的确有些不仗义。在这里并不是鼓励情感的背叛,我们还是应该肯定婚姻对情感的约束力的。但是婚姻有时只是爱情的一座空空的坟墓,一件穿给外人看的华丽衣裳。我们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