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2 惊人的的洞察力 (第1/2页)
长公主府上? 此刻莫说苏氏,就连李氏都深知,如今夏楠的身份今非昔比了。 一时之间,李氏望向夏楠时的目光,又不同了起来。 夏楠并未注意这些,可江羡却注意到了。 这个人的眼神,好生奇怪啊! 明明前一秒还带着厌恶,下一秒又换上了谄媚讨好。 真是……让他找不出词语来形容! 等等,找不出词语来形容,不就是无语吗?! 纪氏望着眼前的夏楠,目光带着无尽的宠爱。 如今夏楠身边有长公主寻夫人帮衬,若是她的身份藏不住,应该也不会太难过,如此想着,她便也宽了心。 韶松堂里其乐融融,忽有男声随之传来。 夏楠甚少见过夏威侯,前些日子在外祖母生日宴会上出了长公主那等事情之后,她便再也没见过夏威侯了,朝中事她不懂,如今夏威侯府尚且安好便好。 只见夏威侯身姿凛凛,一身玄色长袍,威武不凡,目带凌厉,径自走到堂内。 他的模样,阳刚中带着的几分柔情,饱经沧桑的面庞已有了老去的痕迹,可那深刻的眉眼,却让人知道他年轻时英俊的模样。 堂内一干孙女娇滴滴唤着祖父,他目光一扫,淡淡点了头,目光却在经过夏楠身上时略微一顿,随即又移开,当见到江羡时,历经风霜的瞳眸深沉了一分。 纪氏接口道。 “这是明珠的羡哥儿,你的外孙子。” 提及江羡,江羡上前,恭敬地朝夏威侯行了个礼。 “外祖父。” 夏威侯面带厉色,听闻明珠这两个字时,浑浊的瞳眸却闪过一丝柔软,沉声道。 “起来吧。” 紧接着夏威侯询问了江羡一些关于他如何只身一人前来京城等的问题,再了解了他的课业后,对他不由得多了几声赞赏,还让他若是不着急着回江南,还可以与他祖孙二人多加交流。 纪氏见此,眉眼也带着笑意。 相比之下,李氏面色便难看多了。 她觉得场内就她格格不入,老爷子说着什么与课业相关的事,她全然听不懂,听他们提及什么学者,她更是一头闷,恨不得钻进他们脑袋看看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最可气的就是她的肚子不争气,如今竟也没有个儿子,若不然,哪还有这个江羡什么事情! 越想越气,她便不由得想到还关在玲苑内的房姨娘。 凭什么夏三爷只不过宠了她一次,那贱人便怀了孕,而如今,她竟然连想要怀孕的机会都没有。 夏三爷根本就不碰她! 李氏越想越气愤,只是碍于在堂内,只能强压着怒气。 请过安,众人便回了自己的住处,或是忙着自己手上的活。 夏楠自是与江羡走在一起,倒不是江羡粘着她,只是他初到京城,对侯府里不熟,对京城更加不熟,她身为他的jiejie,自是有必要好好照顾他。 晨曦甚好,她便引着他,逛起了侯府。 侯府坐落玉林胡同,是京城大多数权贵人所居住的胡同。 侯府规格极大,分为东西南北四座大院落,四座大院落又再细分成小的院落。 夏楠领着江羡,望着亭湖边走。 “这儿是侯府所建的湖,这湖有个极为美妙的名字,叫碧波湖,每每日光四下,碧波湖旁的柳树便倒映在波面上,波面上总会折射出柳叶碧色的光芒,美丽又刺眼,便有了这个名字。” 夏楠说完,面向碧波湖,深深吸了口气。 一口凉爽。 江羡默默听她说话,暗暗记着。 他问道,“阿姐,你在侯府里自在吗?” 夏楠疑惑他为何会这样。 “自在啊?你怎会这样问?” 江羡挠了挠头,直言道。 “方才在堂中,那位三舅母望向你的眼光,带有敌意。” 不只有敌意,还有各种复杂乱七八糟的他说不清楚的。 真是个奇怪的人。 闻言,夏楠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没想到,李氏对她的厌恶真的做到如此表面,竟然连新来的江羡都看出来了。 李氏其实并没有作恶,她只是无知了点,对她来说,这点妒忌厌恶算不上什么,一想到前世她凄惨死去的模样,夏楠便恨不起她了。 也是个可怜人。 “三舅母为人是这样,她本性不坏。侯府里除了三舅母,其他的人对我都能很好。” “那夏家二小姐呢?” “啊?” 夏颖? 对上江羡探究的眸子,夏楠一下子不知该作何反应。 他的观察竟然如此细微,只不过刚刚在堂中的一次见面,他竟然能察觉到李氏对她的敌意,夏颖对她的不喜。 这该是有何等的洞察力啊! 想到此,夏楠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她的身份是假,照江羡这般精密细致的思维,她难免要露陷。 “颖jiejie对我自然是没有恶意,你也不要过多揣测了,女子的事情,男子不懂。” 听闻她的话,江羡果真不再纠结了。 韶松堂内只剩了纪氏跟夏威侯,两人相对而坐,纪氏眉眼温和,望着自己的老丈夫,眸中颇有暖意。 到了这把年纪,还互相体贴互相惦记着,也是一种福分,不枉当年痴心一片。 夏威侯望着纪氏,原本凌厉的眉眼也柔和了下来,他的鬓角早有白发,如今更是多了一些,不知是为何而忧愁。 “侯爷近日可是为朝事烦忧?” 纪氏剥了手中瓜果的皮,递到夏威侯手上。 夏威侯自然接过,“近日朝中不大太平啊,前段日子长公主遇刺一事风波未走,凶手还未追查出来,朝中多生事端,只怕会殃及池鱼。” 纪氏一直是夏威侯诉说的对象,此刻静静听他说话,寂静无声。 “刺杀长公主的案件交给了大理寺,而主管这件事情的,是阎太傅嫡亲孙子,阎珏。” 提到他,夏威侯不由得带上了几分赞赏。 “这个年轻人,是我这些年来,见过最有智慧的年轻人了,他曾以一人之力,破了当时人人惶恐的四方案,而后履立功劳,可以说他如今的官职,是凭他的本事得来的,而不是倚靠阎太傅。” 提到阎珏,纪氏若有所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