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岳阳楼上(第一更,再次爆发!) (第2/2页)
使人心脾清爽,这是今岁的新茶。他端起茶杯,向窗外的湖面眺望。 阳光照在洞庭湖上,泛起点点金光。远处,一片片白帆在游弋。极目处,有一团淡淡的黑影。曾国藩知道,那就是君山。近处,沿湖岸停泊着一个接一个木排。这些木材大半出自湘南山区,扎成排后顺着湘江漂流,越过洞庭湖,进入长江,再远漂武昌、江宁等地。放排的人叫做排客。排客们终年在水面漂浮,把家也安在排上。排上用杉树皮盖成小棚子,家眷就住在里面。 “这些个排客,现今往往把木排飘至武昌,将木材售于武昌,再于武昌购得盐货,贩运回我湘省……” 似是感叹般曾国藩道出了一个众人皆知之事。 “武昌贼逆与江宁粤匪一般,全无丝毫远见,于如此局势之下,居然大兴土木如此,此等鼠木寸光之辈,又焉能令大人忧心如此?” 罗泽南于一旁出言宽慰起来。而对他的劝说,曾国藩却是摇摇头。 “江宁粤匪所建为之王府,而武昌者所建者却是百姓之房以及工坊之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我所叹者却是今日我湘省盐价之高世所罕见,百姓淡食已久。有人报,那贼逆于应城寻得盐矿,今日湖北再无淡食之忧,长久以往,只恐湘省之财必为武昌贼逆所得,如此此消彼涨下,焉是长久之计?” 作为团练大臣的曾国藩并不像许多武官一般眼界狭窄,湘省用盐全赖淮盐,现今盐路断绝之下,盐价腾涨,百姓却全凭武昌贩卖私盐,盐价之高早已令兴省百姓叫苦连天,他又焉能不愁,而他更愁的却是这银钱流入武昌之后,必将有利于贼逆。 可尽管明知道这银钱流入贼逆之手,他却又无能为力,一来是因这淮盐断绝,二来是这川盐难进,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武昌汉逆用盐货换得湖南银钱徒涨贼逆之势。
“大人之眼光非在下所能及!” 罗泽南连忙恭维道,但是他话锋略微一转,轻声说道。 “待到川盐运抵时,想来局势自可好转!” “局势……” 长叹一声曾国藩望着湖上的长排,心底不禁又一次想到眼下的局势,这局势当真有好转的一天吗? 若是那北伐的粤匪攻破了京城,这大清国又当如何?自然的,曾国藩想到了史书上的李自成,想到了崇祯的时候,他却又摇摇头,对于那位皇上的了解,使得他非常清楚,其断不可能像崇祯一般,恐怕到时候皇上想来会行以“北狩”吧! 可到那时,这大清国怎么办? 心底这般思索着,只见那平静的洞庭湖上却是陡然起风了,先前的大晴天,这会却是满天乌云翻滚,像要下雨的样子。刚才还是明镜般平静的湖面,顿时波浪翻卷。风越刮越大,波浪也越卷越高,湖面上的木排随着波浪在上下起伏,几个离岸边不远的木排在迅速向湖边靠拢。大雨哗哗而下,雨急风猛,温顺的洞庭湖霎时变成了一条狂暴的恶龙。 瞧着这忽起的风雨曾国藩坐在楼上,浑身感到凉飕飕的。他有点担心,这座千年古楼,会不会被这场暴风雨击垮? 但是他更担心的却是这大清国的江山,这大清国的是否能经得起这场大风雨?若是经不起这场风雨,那作为大清国的臣子,他又当如何? “大人,菜来了!” 就在这时,伙计端着菜盘将四个菜端了上来,飘香喷辣地菜摆在桌上,虽说桌上的菜飘着香味,可曾国藩却是没有丝毫味口,只是了然无趣的喝着酒,就着素菜,心思沉重的他吃得很是乏味。 瞧着桌上的那只瓮中君山金龟,他的眉头却猛然一皱,这瓮的的金龟可不正应了自己当下的处境吗? “瓮中之鳖!” 难道自己便如这瓮中之鳖一般,看不到任何希望吗?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有些心烦意乱的他他看到离岸边约百来丈远的湖面上,一只黑色的外形古怪的、形若龟身、顶部烟筒喷着黑烟的船只在被风浪的拍打得中,缓缓从江湖交汇之处开来, “那是……” 就在诧异之余,注意到那船艉处的红旗,曾国藩脸色陡然急变。 “不好……” 那话声尚未落下,形若龟身的怪船“腰”处便喷出一团白烟来……)。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