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智商与情商 (第4/4页)
你,我敢肯定,现在我刁某异地为官的御批文书,已经在路上了。你宋大人就是想弹劾我,恐怕,时间也来不及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宋慈:“刁光斗,我就不信大宋王****治不了你!” 刁光斗:“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圣旨到!刁光斗接旨!” 刁光斗:“宋大人,恕刁某不再奉陪了。万岁万岁万万岁!” 片段八 宋慈:“这是第十九件秘事,写的是三年前发生在清河坊的一桩密而不宣的大案。圣上,此案涉及临安府,大理寺,后宫皇太后,还有几个太监侍女。圣上,这是物证,请您逐一详查。” 宋皇:“……” 宋慈:“圣上,圣上,圣上。” 宋皇:“…朕睡着了吧?” 宋慈:“圣上似乎方才小睡了一会。不知宋慈所言,圣上是否听全。” 宋皇:“宋慈,你说到哪了?已经这么晚了,连日来你老是到处查案审案,累了吧,回去歇息吧。朕连日来也是诸事cao劳,有些乏力了。既然此案已了,就到此为止吧。” 宋慈:“圣上。刚才宋慈已经说过,这八口箱子当中藏的秘密,于国于民有重大关系,望圣上亲自审阅,圣上,不可放过这些害群之马呀圣上!” 宋皇:“宋爱卿,你回去歇息吧。这箱子里的东西嘛,容朕一一看过。朕确实累了。你暂且回去吧。啊。” 宋慈:“圣…” 宋皇:“送宋提刑回府。” 公公:“是。宋提刑,请回吧。” 宋慈:“臣…告退…” …… 曹纲:“宋慈,你把八大箱子的事都跟圣上说了?你全都说了?” 宋慈:“当然,曹大人。我身为京畿提刑知道有人行jianian犯科岂有藏匿不报之理?” 曹纲:“你,你可知道你这么做会把朝廷的许多大臣害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 宋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现在知道做个清官忠君爱民的重要性了?犯下如此恶行,现在后悔,晚了。” 众官员:“哎呀,着火了!着火了!” 宋慈:“圣上,玄德殿着火了。” 宋皇:“哦,内史失察,引起大火,还好扑救及时,没有引起大灾。宋爱卿,你刚才送来的那几口箱子不巧毁于大火之中啊…” 宋慈:“烧了?!” 众官员:“……” 宋皇:“唉,那箱子都是一些陈年旧物,里面的东西又易着火,一转眼功夫,便烧成灰烬了。宋爱卿,这次你审案立了大功,朕要好好的奖赏你。明日早朝,朕要加封你为刑部左侍郎,官居二品。” 众官员:“皇上英明啊!圣上英明啊!……” 第二天… “圣上,提点京畿刑狱宋慈将其四品官服送至门外,自称辞去官职自愿回乡做平民百姓去了。” 众官员:“这,这怎么回事啊…奇怪呀…” 宋皇:“……” 冯御史:“唉……” 宋巩墓前… 宋慈:“父亲,慈儿已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从此再也不去做官了。时至今日慈儿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锄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孩儿已疲惫不已,不堪重负了。惟留下这本书,原想可以帮助后人,辅助大宋,现在,看来也没有必要了。大宋这半壁江山,不会太久了……” 宋慈和包拯一样,都是聪明人,可你不能说他们情商低,能破各种疑难案子的人,智商肯定不低,但情商有的人会说低,会说他们不懂人情世故。其实他们都懂,只是不愿意去承认,去认可这种所谓的“世故”罢了。如果说这种“世故”就是代表情商高的话,那他们宁愿不要。公孙策同样是聪明人,但他始终比不上包拯。原因就在于公孙策懂得人情世故,为这种“情商”所累。公孙策懂得审时度势,而包拯眼中只有真相,只为追求真相,不会去顾及所谓的“人情世故”,正是这种纯粹的不参杂“世故”的一往无前执着的心,才成就了包拯和宋慈。 面对人情世故的时候,宋慈很多时候都说不懂,其实他的心里都明白,只是不想去认可,也不愿去弄懂这种“世故”。我可以大胆的推测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贪官,你就是抬着八人大轿去请宋慈或包拯去陪你吃一顿饭他们一定不会赏脸,因为他们就是那样的人。也许正如刁光斗所说的,宋慈这种人就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你想用名利去腐蚀他,而他却根本不吃你这套,也不会和你同流合污。他宁愿十几年不得升官,也不会为了升官而去拍你的马屁奉承你。你可以说他不懂人情世故,说他情商低,但他其实都明白,都知道,只是不愿意这样去做,因为那样就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违背了他的信条。阿谀奉承,送礼,才能更好的升官,宋慈是知道的,但他却绝不会那样去做。你也许会说他傻,情商低,活该一辈子升不了官。但他真的情商低吗?还是那样做的你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呢?如果做人不能够做自己,那还有什么意思? 宋慈疾恶如仇,面对恶,绝不会让步,也许你会“世故”的想让他放你一马,但你一定不会得逞。 宋慈和包拯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查案的时候聪明得不像话,但在不查案的时候却可以单纯得像个孩子。耿直。一个聪明人还能保持耿直单纯的心思,那就是拥有赤子之心的证明。 宋慈的观念很简单,那就是有罪者当受罚。但最后他还是败给了现实。八大箱子里藏着很多有罪者的秘密,随着大火一烧,那些有罪的人却可以逍遥法外,这让宋慈觉得不公平,法律已经无法约束这些人了。 你也许会觉得宋慈的铁面无私显得不近人情,但如果法律不能真正的执行,大家都能够网开一面的话,那么,法律的存在还有何意义?法律无效之下,恶必然暴涨,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无情世界的到来。 宋慈心中法律的天平倒塌了,法律不再是公正审判有罪之人的工具,因为有的罪人可以从法律之下逃脱,这让宋慈不甘,却无奈。有罪的大臣可以免罪,有罪的百姓却不能免罪,这已经是出现了不公平,也就是说法律只对平民有效,而对当官的人无效,这样的法律,还是宋慈坚守的王法吗? 有的人就是这样的,明明懂的,嘴上却说不懂,只是心里不愿意去认同,不愿意去了解罢了。 谁都知道做人的道理,懂得做人,就懂得了世故。但有的人不懂做人。有的人是懂,但不愿去那样做。正是因为有着宋慈这样的人存在,才让人相信世间还有着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公正。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怪人,才能真正的贯彻善恶对立的力量。 也许正如同紫玉说的,人活着,就应该活得问心无愧,活得坦荡。 智商和情商,其实智商高的人,情商肯定不会低,他们都懂,只是不愿那样去做。因为他们自视清高,不愿那样虚伪的做人,即使这会让他们十几年不得提升。 这种人,我很钦佩,也很喜欢,因为他们非常的率真坦诚。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你就算是让他们去撒谎,他们也根本不屑去撒谎,因为那样会让他们觉得有辱自己的身份。 不是不懂,而是不愿。 现在,你还敢说他们的情商低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