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_第一百九十三章 关门打狗(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关门打狗(下) (第1/2页)

    时间又过去一小时,正当陈晨盼望着鬼子快快到来,两眼都要看穿时,鬼子的骑兵联队终于来了。

    三千余骑蜿蜒而至,铁蹄踏得大地震动,鸟兽惊走,世界不得安宁。

    从鬼子司令部缴获的文件中,陈晨知道,这支鬼子骑兵的来历。这是一支足以相当于一个旅团的特别加强联队。人马有三千之众。联队长叫若松晴司。

    看这个名字,陈晨大感好奇,什么样的小日本,可以称得上是若松呢?还要晴司?那么这四个字的意思,连合起来就是像松树一样男人,可以掌管天气的晴雨?这样的名字,真是大得可以。

    就日本人那小样儿,配得上这个名字吗?

    其实光从番号上来看,鬼子的这支骑兵就不简单,第2啊。这支骑兵队伍早在明治维新时就成立了。因为他们是倭国近卫军,历任骑兵联队长都是倭皇亲点的。并赠与宝剑。用来像征第二骑兵联队,是大日本帝国的一把无艰不摧的宝剑。

    联队长若松晴司中佐,这会儿已亮出了他那把御赐宝剑。骑在高头大马上,慢腾腾的走向铁岭。

    侦骑来报,说是铁岭的内外这会儿安静如常,义勇军骑兵团已经远去了。

    由于担心铁路遭到游击队的袭击,在铁轨下埋个炸弹什么的。骑兵第2联队是靠着四条腿赶来的。

    从沈阳到铁岭有280公里之遥,既便是骑马,也是十分辛苦的。再者,关东军司令部催促得急,若松晴司当然是拼了老命赶路。等到了铁岭境内,拼命赶路的骑兵第2联队,已成了强弩之未,全都累得够呛。当他们接到捷报,说是义勇军游击队骑兵已经被打散了时,靠着意志支撑着的身体,一下子就软了。战马呼呼的冒着汗,打着响鼻,以比鬼子,更加松懈的步子,缓步而行。

    这就是,为什么这支骑兵,最后的八里来路,却花了三个多小时的原因。

    终于看到仍然飘着太阳旗的铁岭了。骑兵第二联队,大大的松了一了口。鬼子们想着城里的花姑娘和美酒,战马想着城里香喷喷的炒豆,全都振奋了精神。原本散乱了的队伍,一下子就像被梳理过的一样,变得整整齐齐了。

    枪上肩,刀入鞘,战马踏着四方步,日军第2联队,以四路纵队的整齐容,开始向着铁岭城内的新附皇民展示帝**队的英姿。

    铁岭的城门大开着,陈晨就藏在城门楼子上。他身体倚着刚搬上来的石头、原木、门板等杂物上。由于铁岭的城池,没有备千斤匣,只好用这些东西代替了。只要扔下去,就能将城门洞给封死。

    陈晨拿着望远镜,从日军滚滚烟尘中寻着若松晴司的身影。希望他的长像,不至于让人太过于失望。但最终还是失望了。若松晴司的战马估计是全联队最神骏的,但他的长像,身才,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和他们的老宗祖“三寸丁”武大郎是简直一模一样。大大的脑袋下,找不到脖子,脖子下全都是胸,不知腰到哪去了。

    唯一的亮点,大概就是那他双逞亮的皮鞋,陈晨对鬼子军官这的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当的佩服的。长途急行军280公里,皮鞋还能一尘不染。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当然,鬼子不是人,他们全都是蓄牲。面对牲口,是不能用人的思维去衡量的。

    陈晨收起望远镜,拍拍身边的一位战士道:“你的步枪借我用用。”

    接过枪,将准星对准若松晴司,陈晨要在第一发子弹上多做点文章,在发出战斗命令的同时,将鬼子的指挥官给爆了头。这叫一举二得。

    不过,战场总是多变的。当陈晨以为若松晴司就要进城时,队伍忽然停了下来。一名鬼子少佐上前来喊话。

    “小鬼子喊什么?”

    藏身在陈晨后面的沈团副,懂得日语,他倾耳细听了一会儿道:“鬼子在喊,为什么没有军乐队,没有欢迎的人群。”

    “cao!”陈晨顿时目瞪口呆,若松晴司的思维,果然不能用人的去衡量,竟然在这战场上,还想着军乐队的锣鼓,要全城百姓,夹道欢呼。这会儿倒哪去搞军乐队去?再者城北的老百姓都清空了。怎么可能拿他们上战场?

    “告诉他们!就说,义勇军还在虎视眈眈,为了全城的安全,请若松大人屈尊。”陈晨说完,身上的鸡皮疙瘩一片片的往下掉。他手中杀过的鬼子,已经有数千了,鬼子军官也有有数百人了。还从来没有见过,像若松晴司这样的。”

    沈团副朝向下面喊了一通话。若松晴司非常不满意的撇了撇嘴,然后,命令联队自备的军乐队,走上前去。于是三千余骑,踏着鼓点的节奏,在没有全城百姓的夹道欢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