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思路理清  (第1/2页)
    “我给他高位以安其心,但又不掌握实权。又有什么可惧怕的?”    段宁看着他指点江山神采飞扬的样子,越看越觉得魅力十足。    再加上被他搂在怀里,手也不老实,不禁开始心醉神迷。    可惜李归太忙了,只听帐外的卫士大声道:“将军、校尉,又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前来请降了。”    李归顾不得段宁幽怨的眼神,轻轻推开她道:“快快有请。”    段宁心里不高兴,借口查看军务跑了,李归苦笑一下,也不去管她。    李冰来到大帐之后,见到李归不禁心里大吃了一惊。    适才在等待时他已经大致的看了一下四周的情况,对于这支氐人的实力再无怀疑。    仅就他目力所及,披甲之士就不下千人,其中披铁甲的也有百余人。    而那绵延远去看不到尽头的营帐也足以说明了氐人的数量之多。    他也打听到,这个巨大的部落,是由山虎首领最近才整合起来的。    但是他没有想到能整合起这么大部落的人居然这样年轻,只怕比自己留在故乡的儿子也大不了多少。    自己的儿子要是能有人家这两下子,自己就算死了也甘心啊。    李归对这样的神情早已经见怪不怪了,脸上堆着程式化的笑容,按照已经熟练地不能再熟练地的套路,和李冰交谈了起来。    但是过了不一会,李归就变得异常认真了。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在异族里少见的很有思想也很有才能的人。    其实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异族不一样,巴人的汉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已于汉人相差不大。    在后来的三国时代,巴人中间涌现出了如黄权、王平、苟扶、严颜这样的名臣大将。    但是东汉末年的剥削程度太深了,而巴人的整体社会地位依旧低下,所以才最终激发了底层巴人的反抗。    这个李冰就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賨人,有不错的文化底子。    而他这十多年来百折不挠积极投身造反事业,屡败屡战,也积累了一定的军事才能。    此外由于他四处闯荡,对于汉中的人文地理也非常熟悉。    但这些都不是李归这么看重他的主要原因,真正引起李归兴趣的是他的一个观点:各族的穷人都是一样的受苦,所以彼此之间不应该再互相敌对。J    各民族统治阶层者无止境的贪婪才是社会苦难的唯一根源。    只有所有被压迫的各族贫民联合起来,彻底的打翻这个不公正的秩序,才能真正的让各族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所以在他的手下有汉中能见到的所有民族。    他对他们一视同仁,而这些手下对他也十分信赖,不离不弃。    这样超前的思想和团结民众的能力,让李归对他十分欣赏。    而且一度李归都误以为他也是一个穿越者,更是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虽然经过长达数小时的交谈,李归最终认定了他并不是一个穿越者,但是这种好感却更加强烈了。    而且与李冰的交流这也让李归突然有了新的思路。    那就是人才不一定只能从汉人里寻找,其实这些异族中的豪杰之士也有着不错的才能,而且这些人往往更能接受新的观点。    相比较之下,汉人里的人才基本都集中在世家手里。    这些人既难以为自己所用,自己也不敢放手使用。    自己可不想自己的后代落得曹cao后代那样的下场。    而这些异族豪杰就不一样了,由于世家的压制,他们普遍难以得到向上爬的机会。    只要自己能向他们展现出足够美好的前景,他们还是有可能加入到自己的麾下的。    当然了,自己也不能搞得像前秦的苻坚那样,太阿倒持,最后弄得身死国灭。    这一点也好办,只要自己牢牢地掌握住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人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想到苻坚,李归猛然想到,自己能想明白的事,李冰能想明白的事,那些历史上的豪杰就真的想不明白吗?    但是为什么只有前秦和北魏搞了这一套?看来这里面还是有不少自己未曾预料到的困难的。    那这些困难是什么呢?    送走李冰后李归独自一人在营帐里思索了很久。    在对比了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之后,最后他发现实际上这与民族并无多大关系。    当统治者真心依赖的力量基础人数越多,力量越强,往往就越开放。    而当统治者真心依赖的力量基础人数越少,力量越弱,往往就更加保守。    汉家的统治者是基础太大,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