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教义的确定  (第1/2页)
    阎圃将李归与张修一比,觉得李归无论从气度还是眼光,都比张修强太多了。    但是阎圃有一件事实在是不明白,其实就连李冰也不太明白,那就是李归建立这个明教到底打算干什么。    到现在除了断发和穿连裆裤这两个明显的标志之外,基本上普通人对明教教义的了解就没有了。    以至于后加入的氐人和汉人,很多都以为明是这个新成立的部落的名字,就如金沙部落、白马部落一样。    而这种说法随着李归强势入主汉中后,在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成了最为人接受的说法。    就连阎圃在见到李冰之前也一度是这样以为的。    面对阎圃的疑问李归只有苦笑,也不隐瞒,对阎圃坦然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李归自己无论前世今生都不过是一个普通家庭出身,并没受过良好的教育。    依靠网上得来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知识和不太靠谱的历史知识,对于具体的事情还有些办法,但是对于建立一套系统严谨的理论就实在是力所不能及了。    所以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墨回,但是墨回搞出来的东西李归总觉得有些不妥,但自己却又没有彻底的想明白问题所在。    而贾诩虽然军略无双,但是治国的本领就差了一些,宗教的东西更非他所长,辩不过墨回。    而教义是一件关系到未来的大事,不能轻易胡乱尝试,所以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但是阎圃等人的疑问也让李归意识到,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毕竟汉中地区五斗米道的影响太深,自己再不在思想领域进行反击,只怕自己的手下也会被同化过去。    眼前的这个人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混过天师道,还是异族出身,可以看问题看得更清楚。    于是李归将墨回拟定的教义详细的告诉了阎圃。    阎圃详细听完了之后,所学甚杂的他立刻就明白了墨回提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了。    根本就是将墨家的经典改头换面之后原封不动的搬过来的东西。    墨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十条:    兼爱,也就是完全的博爱,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认为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认为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    那墨回提出的明教教义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知天道而尽人事。就是说天道本身自有其运行规律,其基本法则不能为人力所改变。    但讲到具体的人和事,在不直接否定天道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就像神农不能直接为人类变出丰盛的食物,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们指出了那些食物能吃,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了天下人的命运。    这一点其实就是天志、非命。    二;知行合一,不尚清谈。也就是说在追求天道的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首先要有想象力去揣测天道的法则,再在反复的实验和观察中来印证自己的想法。    不愿参加各种具体实践的人是可耻的。    每一个成功验证的结论无论大小都是对天道理解的加深,是值得赞许的。    每一个有用的事物的发明都是对天道法则的运用,更加值得赞许。    这其实也是儒家的精髓,但在东汉魏晋的背景下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墨家思想。    三;讲博爱,贵仁心。要求对万事万物具有一颗基本的仁慈之心。    四;父慈子孝,厚生薄葬。    子女对老人要尽最大可能照顾,但老人本身违反天道人伦的不应享受照顾。    而且尽孝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对老人违反公德良俗的行为进行规劝制止更是大孝。    尽孝要体现在老人生前,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照顾好老人,死后薄葬,不浪费世间财物。守孝七日,每年忌日和清明两时祭祀即可。    老人膝下无子的女婿有照顾的义务,规格等同自己父母。    这与墨家的节葬有共同点。    五;唯才是举。    无论哪一方面有出众的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