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掠夺系统_第579章 堂而皇之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9章 堂而皇之1 (第2/2页)

中,诸葛亮也不愿意放弃征战全国的这个大舞台。

    思虑片刻后,诸葛亮开口道:“水镜师父,汉室早已经油尽灯枯,诸葛家逐鹿中原的步伐不可能停止。亮儿能做到的,只能是尽力而为,让诸葛家始终都与静心小筑站在对抗的阵营中,对不起。”

    司马徽听了诸葛亮的话,苦笑了一下道:“为师也早猜到了这个结果,司马家试图和静心小筑相互利用,现在究竟谁站了便宜还不好说,但司马家已经很难名正言顺的来反抗静心小筑了;孙家和你诸葛家在众多的家族支持下各占领了三分一个中国,如今各大家族之间早已揪扯不清,成为一个整体的利益集团,在这个利益集团的推动下,莫说你,就是诸葛圭与孙策也难以停止进军全国的步伐了。”司马徽的分析句句在理,其间也充满了众多的无奈与伤感,诸葛亮看在眼里也很是不忍,道:“水镜师父,我……”

    “不用多说了,亮儿。”司马徽淡淡一笑,“为师今年已经年逾百岁,还不明白你夹在其中的苦衷?不过,记住你的诺言,与王莽斗争,不要让他那些过时的改革得逞!“司马徽在说出最后一句话时,目光如炬,激得诸葛亮一个冷颤,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在水镜先生门下读书时的感觉,诸葛亮忙点头道:“遵命!水镜师父!”

    “嗯……我们这就回去吧。”司马徽点了点头。诸葛亮却张嘴道:“水镜师父,等一下……”

    “什么事?”

    “我……能否使用百晓生这个情报网?”诸葛亮看上百晓生这个情报组织年头已久,虽说原来百晓生的三大首领皆已身亡,让百晓生陷入了一时的混乱,但当初管辂透露给诸葛亮的讯息,那多达上万人的百晓密探,却仍令诸葛亮心动。如今水镜当上了百晓生新三大首领中的一位,而且另外两人看来目前仍是空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与百晓生合作。

    孰料司马徽深深地看了诸葛亮一眼后,摇头道:“抱歉了,亮儿,答案是不行。在两天前仲达向我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我同样拒绝了。因为百晓生的宗旨之一,就是绝不参与天下的争霸,这也是百晓生在数千年来能与静心小筑共存的原因。我虽然是司马家人,是你的师父,但现在为师的身份首先是百晓生的首领,除了百晓生需要让天下各大势力知道的,诸如静心小筑的讯息,是不会向各势力透露其他任何情报的。我们走吧。”原来如此……水镜方才没有为难诸葛亮,此刻诸葛亮也没有继续提出让水镜继续为难的话题,只觉得耳边风声又是呼呼作响,人又漂浮到了空中,待降落时,已经到了诸葛亮所居住的大帐门口。

    到了与水镜分别的时刻,诸葛亮心头涌起了几分不舍,道:“水镜师父,亮儿什么时候才能在见到您?能在那里找到您?”

    听出诸葛亮语气中的感情流露,司马徽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抚摸了一下诸葛亮的后脑,不胜唏嘘道:“傻孩子,百晓生的首领岂能轻易让人找到?与静心小筑王莽的对抗……还不知下次有没有再相见的时候。为师去了……”

    司马徽话音刚落,已经一个闪身,消失在茫茫夜幕中,凭借诸葛亮敏锐的目力,也只能目送着一个淡淡的白影向西方远去。直到那白影消失不见,诸葛亮方回身卷起帐帘,入了进去。

    刚一入帐,便感到一个娇躯飞身入怀,紧紧地抱住诸葛亮,一张小脸在诸葛亮胸口不断的磨蹭,正是赵雪。她已经全身上下穿戴整齐,淡红色的软甲也披在了身上,一杆亮银枪也就放在了床头,显然她时刻都在担心诸葛亮的安危,随时都准备出去与人交手。诸葛亮不禁心头一阵感动,也紧紧抱住赵雪,在她耳边低声道:“小雪,夫君不是平安回来了嘛,放心吧……”

    赵雪仍是有些心有余悸的哽咽道:“夫君,当那时我悄悄穿戴好衣服出帐的时候,却只看到了你被一个老人带走远去,雪儿追也追不上,当时真是担心死了……”

    诸葛亮拍拍赵雪的后背,柔声道:“那人是水镜先生,夫君的师父之一,小雪不用担心的,来,我们继续睡吧。”

    “嗯。”

    翌日清晨,赵家子弟已经整装待发,从远处却卷起了两缕尘烟,朝赵家大营赶来,所有人都暗自戒备了起来,赵云皱眉运足目力望向了远方,微露出惊诧的表情,随即又淡淡的道了一句:“是唐王的特使。”

    不消片刻,两匹健马停在了赵家军的面前,下来两名官员,对诸葛亮抱拳行礼道:“参见二公子,参见赵将军!唐王有旨!”

    诸葛亮与赵云赵雪立刻跪了下去,而赵家子弟军自赵云以下却没有一个下跪,依旧直挺挺的站着,正所谓圣旨不入军营!辟员卷开黄色卷帛,朗声道:“唐王有谕,着青州刺史讨虏将军诸葛亮、大唐平被将军赵云偕同曹家曹彰曹植两位公子,并念诸葛亮病体未愈,四人于十日内火速赶往泰山,赵家军改由青州刺史夫人赵雪带领,前往冀州,随时待命,赵雪即刻归往泰山,钦此!““臣遵旨!”诸葛亮同赵云相视一眼,心中浮起一个念头,诸葛圭该有大动作了!

    一场政治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关中地区,继西凉之后,司马家又夺得了一片至关重要的地区,纵然还有些许曹家的支持者在零星地进行反抗,但在司马家的镇压下,这些小鄙的势力纷纷被迫向大唐转移,寻求庇护。

    洛阳经过数天的整治,那些政变留下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残垣断壁,从魏王府通往洛阳城东的街巷,遍布着浸满暗红颜色的砖瓦,空气中依稀仍残留着那股血腥的气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