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王帐密事 公主的信 (第2/2页)
门外慢慢走近一个熟悉的身影,冯姝定睛看了看,却原来是握也迷。 “刚才信使走了?”握也迷淡淡问了句。冯姝一愣,他怎么会知道信使的事情,转而一想大概刚才门口看见了,变微微一笑,道:“嗯。”事实上冯姝不知道其实握也迷早已查看过她写的信,以免什么不利于匈奴的信息流传出去。 “单于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冯姝倒了一碗马奶酒伸手递给端坐一旁的握也迷。 “没什么,只是来看看,之前不是交代给你事了吗,也想看看你办的怎么样。”握也迷面带微笑,道。 “单于刚才不是看到了吗?妾已经派人送信去了。希望郑吉将军那边可以罢兵和谈。”冯姝双膝跪在蒲团之上,又给握也迷倒了一碗酒。握也迷豪迈一饮,微微点头。 十日之后,信终于送到了郑吉手中,此时前方还在热火朝天的打仗,两军对垒。郑吉摊开信,仔细阅读。 臣以为车师之战,汉军不可全胜,匈奴也不可全败。西域重地,车师古道更是重中之重,大汉想要夺得此处的主导权,匈奴更想,因为彼此都明白这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也都不会退步。 虽然汉军现联合丁零对匈奴发起攻击,但臣以为匈奴并不会妥协,李陵固守匈奴北部多年,其军事实力想必大汉朝廷都有了解,仅仅通过漠北之后的一个丁零不足以将匈奴打败,况且丁零国也不愚蠢,他丁零王又何尝不知道渔翁得利的好处,只怕也不会倾尽全力。
几国联军虽然在人数上和战略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也同样明显,首先就体现在语言沟通上,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所差别,如何将差别缩小,做到沟通无障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次、各国着力点不同,郑吉统领西域各国兵马联合丁零,虽然不知道丁零出击是否跟汉军有关,但臣暂且做此猜测,每个国家都有各自固有的利益,并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介入改变自己的利益。因为利益不同,在协同作战上就很难达到完全的配合,更别说拧成一股绳了。 第三、匈奴国内现在在握也迷统领下齐心协力,其战斗力并不容小觑,如果真到了要奋力一击的时候,汉匈之间谁胜谁负还很难说。 第四、对于被占领的国家车师而言,汉军两次发动战争造成当地百姓流离失所,这势必会造成日后治理的困难,殊不知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因此,臣以为战争并不是解决车师事宜最合适的途径。 综上所述,臣以为解决车师事宜,还当战与和并存,以战讲和,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车师问题未尝不是一条途径。 臣刘曲歌漠北王庭遥思家乡,泣泪垂涕叩首一拜,还望陛下接纳。 阅读完整封信之后,郑吉在想,公主为何要把给皇帝的信送到郑吉这呢?他实在不太明白远在匈奴的曲歌公主这是何意。但此事重大,郑吉不敢将此信轻易转交给陛下,一是信中的内容不知陛下是否会接受,二来,从司马熙处得知陛下正在着力处理楚国事宜,而曲歌公主身为楚王之女,其中利害也是说不清的。 更重要的是,公主不知道的是郑吉主打的这一仗正如日中天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而随之而来的是权力,是更大更强的实力,是令世人都不敢小觑的实力与荣誉。 眼下的郑吉显然是渴望得到这一切的,从一个怀才不遇的会稽郡小民到和亲被俘匈奴为奴,几经周折回朝之后却不知早已被定刑,全家遭到流放,沦落西域从一小兵做起,好不容易爬到今天的位置,他又怎么舍得放弃。 在军帐中左右踱步,手中紧握冯姝写给他的信,浓眉深皱,仰头朝帐外看了看,郑吉深深叹了一口长气。 公主啊公主,你这岂不是要了郑吉的命,想我郑吉一生戎马,几经周折吃了那么多苦方才得到今日成就,再往前一步我就成功了,现在你却发来这封信,公主,你叫我如何敢答应你,如何能把这信交给陛下啊。 但是仔细想想,要不是当年匈奴公主几次舍命相救,恐怕郑吉早已身首异处,尸骨不得还乡,滴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公主会发来此信想必也有她不得已的苦衷,亦或是她觉得应该这么做对汉朝有利所以才冒险将信送来此地,而他郑吉又岂能弗了公主好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