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辉煌_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九十三章 演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九十三章 演武 (第2/2页)

双目养身聚气,大藏正源将围观的人带出场地外,做了个静音的手势。

    随着赵子龙入静,气势却节节攀升,所有人都感到一阵阵的压抑,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一块大石头压住了心头,有几位年长一些的,也不顾什么风度了,喘了两口粗气,捂着心口,退出老远坐到场地外的草地上。

    赵子龙双目瞬间睁开,闪出两道寒光,左手一领剑诀,手腕转动,脚步跨出,身形开始平移,演练起镇山剑法。

    身法和剑法真的是平直无奇,缓慢厚重,仿佛剑身上压着千斤巨石一般,可并不像太极剑的柔和圆润。

    所有人都发现,如此缓慢的动作,竟然看不清完整的剑身,赵子龙手中像握着一团银色的雾团一般,随着招数增多,场地上响起了剑锋急剧震颤的蜂鸣声,演练的招数越多,震颤的声音越发尖锐,啸声中裹着浑厚的气势,一阵阵的威压从天而降,不住地扩散。

    场地边缘除了大藏正源外,还有几位自认武学修养深厚之人都挺直身板站立,其他人都坐下了,渐渐地,远处山坡上的人也都脸色苍白,背后汗珠直冒,被压迫后坐到地上,有十几个爬到树上观看的人都手脚酸软地掉下来,趴在地上一时起不来。

    最后几招,仿佛天也变了,刚才晴朗的天空中竟然聚集了厚厚的云层,天色也阴暗下来,人们的压抑感越来越强烈,气息不畅,心跳加速,逆血上涌,顽强站立的几位嘴角已经挂下血丝。

    终于,赵子龙缓慢地收招,最后站定在场地中央,脸色平静如水,身体挺拔刚直,如同一座铜浇铁铸的雕像一般。

    “啪啪啪啪。”大藏正源的掌声将其他观看之人惊醒,此时,他们心头的压抑感消失了,天空中,云层散开,又是阳光普照。

    “不愧是镇山剑法,师弟已经深得精髓。”

    东洋其他武道世家的人心中大骇,虽然剑法无法镇住山脉,但其气势恢宏,重如泰山,即使是站立一旁观看都如此,如果直面对抗,其景象不知如何,估计会完全丧失武者的勇气,坐在地上的被镇压得无法动弹,站立抗拒的竟然受了内伤。

    这应该就是华夏武道真正的精髓!

    “刀来!”大藏正源大喝一声,将沉思的人们惊醒,大弟子岩山抱着一把古朴的唐刀走进演武场,恭敬地双手递给师父。

    其他几位弟子按照先前的吩咐,搬进来十六个大铁墩,距离三米排成两排,每个墩子相距五十厘米,间隔着插入一百毫米粗的钢管和一百五十厘米直径的圆木。

    “我将演练一趟横刀诀,此刀诀源于大唐,一部分已经失传,我自己根据刀意加以重新整理,请师弟指正。”

    围观的人和媒体记者们此时方才明白,虽说今天是相互印证武学,但较量已经开始了。

    吸取了刚才的教训,大藏正源抱着唐刀走向演武场中央的时候,所有围观者都自觉地离得更远一些,除了赵子龙站在场边,其他人都选择席地而坐,也没人再爬到树上去了。

    “噢~吼!”大藏正源在起手时一声长长的大喝,所有人都觉得是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仿佛置身于古代金戈铁马的战场上。

    横刀是大唐皇朝早期锻造的一种实战用刀,可以用于步战,也可以加长柄用于马战,当时还专门挑选最强壮的士兵成立了横刀军,是军队的核心,如果穿上全身盔甲,步战士兵能与骑兵对抗。

    大藏正源演练的横刀诀,是一种刀法套路,前半部分从古代战场的实战凝练而成,每一刀砍出,势同奔雷,气势如虹,刀锋如同劈开了空气一般,嗡嗡的震动声伴随着低沉的吼声,如天际隐隐传出的闷雷声响。

    两分钟后,大藏正源的身影快速移动,上下起伏,刀势也跟着急剧变化,唐刀如同在微风中飞舞的轻纱,轨迹变得虚无缥缈,但任何一个观看的人听到尖锐的呼啸声就明白,大藏正源的速度达到了极致。

    身形快速旋转,逐渐接近刚才架设好的立柱,大藏正源猛地大喝一声,挥刀向前,“呯”的一声巨响,刀势终于突破了音障,空中闪现出一道扭曲的波纹,朝着第一排的立柱飞去;

    大藏正源的身形快速穿过,反手挥刀,又是一声炸雷声,另一道波纹飞向另一排的立柱。

    演练完最后两刀,大藏正源身体在原地旋转两圈,手中的唐刀盘头过顶,收于腰间。

    “好!刀气充盈!好刀诀!”

    赵子龙带头鼓掌,对着两排立柱凌空一抓,所有的立柱的一头均掉在地上。

    “擒龙功!”喜欢看小说的观众大声喝彩。

    围观的绝大部分是东洋人,见到十六根立柱被无形的刀气劈断,齐声欢呼,继而热烈的掌声响起。

    刚才见识了赵子龙气势恢宏、重如泰山的剑招,东洋武道家族都在为大藏正源担心,现在见识了他的凌厉凶悍的刀气,都赞许地点头,他们认为,两位青年人均达到了武道的极致,应该是势均力敌的对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