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132章 财富概念 (第1/2页)
第四部辉煌时代第132章财富概念 (第二更) 当天,只要打开网页,扑面而来的都是辉煌博物馆开馆典礼的消息,先睹为快者拍摄的照片、视频超过了数十万条,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彩,推出的各种鉴赏书籍更是得到一致好评。 隔天,明月湖皇冠咖啡馆的二楼,十位巨头和十一位助理围坐圆桌,赵宏在年初说要讲一讲财富的故事,所以他们都想听听他的高论。 “在讲述财富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团队取得的一些成果。 霍锦先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比较专业,我大致地讲解一下,星际飞船登上月球,人类能自由开采上面矿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但是要想远赴火星、木星等较远的行星,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星系通讯系统。 如果水蓝星与火星在太阳的两端,那么可想而知,再强的电磁波也无法穿透恒星的,所以,水蓝星的六个拉格朗日平衡点需要建基站,而与水蓝星环绕恒星太阳的轨道上需要再建立五座通讯基站,这样,无论在哪颗行星上,只要电磁波足够强大,水蓝星总能收到。” “可这与财富有关吗?”爱德华急切地插话道。 “这个项目需要前期投资,就像当初无线电手机、微波基站一样,而且最初只用于航天应用,要想真正获得收益,恐怕需要至少十年以上。 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投资建设,我们就无法得到海量的财富,具体有多少真不好估算。 据估算,月球上的氦3可以让我们人类使用数万年,但是如果用于宇宙探索,或者大量在太空飞船上使用,我想会与当初发现石油一样,很快消耗一空的。 远在木星的多颗卫星上,有比太平洋还要大的液态甲烷,甚至远在太阳系边际的冥王星,那是一颗由液态氢、宇宙尘埃、冰晶结合而成的半液态星球,那上面的能源才是真正的财富。” “赵,你的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我们离那里太远了,就算我们的星际飞船飞到了那里,可是能装下多少呢?总不能带点样品回来吧。”洛克菲勒的话很现实。 “先别急,大家先看一段视频,这是在太空电离层外拍摄的,太阳光粒子轰击水蓝星电离层,犹如我们大气层内的雷电,太阳黑子爆发,大量的光子冲击电离层,产生的闪电比大气层内雷电的强度还要大。 说个设想中的计划,如果我们发射一个能量收集器,太空飞船上去搭建像蜘蛛网一样的网格,面积达到数十万平米,那么只要接受到一次轰击,数十亿度电到手了; 如果多建几座呢?我想水蓝星上的电能肯定用不完。 好,放下理想化的东西,我们回归显示。 经过同位素检测,我们水蓝星的寿命有四十六亿年,这是得到大家公认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太阳是在四十六亿年前就点燃的呢?还是在另外某个时机点燃的?” 赵宏的问题,在场的人全都沉思起来,真没有科学家去验证过。 “赵,你就直接讲述吧。”海因斯劝导。 “我们水蓝星存在很多地质时期,最早的生物出现在接近三亿年的时代,那么我们假设,阳光是一切生物生长的必须条件,可以将太阳点燃的最晚时期定在三亿年。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果假设太阳上的物质密度为每立方厘米十吨,呵呵,很严实的物质,那么,三亿年的核燃烧,应该早就消耗完了。 如果按照现在太阳的直径,和三亿年消耗掉的物质,我们再去计算当初太阳的物质密度,最起码在每立方厘米三十万吨。 是什么使得物质能够如此密集聚拢? 而且当初太阳没点燃的时候,质量应该比现在要大很多,按照天体物理的定律,却没有将太阳系其他行星全都吸引过去。 所以,我大胆做了个假设,太阳内部和其他行星的内部有一种物质,它能够吸收太空中的物质,将它们聚拢到身旁,而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吸引力就是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也许形状不是很规则,所以行星的运行轨迹是个椭圆。” “很好的科普知识,赵,你的设想和假设很有新意,我也听明白了。可是,这种物质有名称吗?”洛威尔感兴趣地说道。 “我们华夏的古代有个神话传说,华夏的祖先女娲用息壤造了人类,而且描述息壤其重无比,只要一点点散在大地上,它会吸收附近的土壤、岩石,形成高山,而且,在华夏远古的另外一个神话中,有一个用息壤来制造障碍,围堵洪水的传说,所以我准备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息壤。” “可是,如何证明它的存在呢?又如何获取呢?如果水蓝星内部真的存在,我们有办法收取了,但这样盲目的行动,会不会影响到水蓝星的运行呢?”摩根一连串地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