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何人可信 (第1/2页)
贞观殿外,文昌左相姚元崇静静地等候着。他锦衣玉带,肃然挺立,玉带上挂着的绣花布袋散发着沁人的香气。袋子里藏着一枚金龟符,这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才有的配饰,也是自由出入宫门的凭信。 “大人,”上官婉儿来到殿外,向他微微屈膝以示敬意。“陛下有旨,宣您进殿。大人,请吧。” “有劳了。” 姚元崇双手理了理幞头,便跟在婉儿后面进入大殿。大殿门口的木头门槛横得很高,他只得慢慢地跨过去,然后作小步急趋状直至皇帝跟前。 “臣,姚元崇,觐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元之,平身吧。” “谢陛下!” 武则天端坐在大殿正中,她外面是一件圆领金袍,金黄的硬脚幞头正中镶着一块大大的羊脂玉。腰间还挂着一个金色香囊,还有一块圆形玉佩,雕成了一条张牙舞爪的蟠龙。 “元之,今天叫你来,是为了你先前所奏关于整编沙陀及吐谷浑部落的事情。朕再三思虑,深觉此策为上上良策。元之不愧为朕的股肱之臣,朕没有看错你。要是朕的宰相个个都跟你这么机敏睿智,何愁天下不定、四海不宁啊?” 姚元崇连忙拱手答谢:“陛下过奖了,臣诚惶诚恐。” 武则天哈哈大笑,摆了摆手。“来人,赐座!” 一位年轻的丫鬟应声而来,将一个椅子搬到宰相身后。姚元崇谢过皇帝,小心地坐下,双手置于膝上,腰板挺得笔直。 待他坐定,武则天接着说道:“元之,这件事,朕还有一个疑虑。” “陛下请明示。” “戎狄之人,素来悍勇,以之抵御突厥,此计甚妙。但按你所说,将他们整编称一支锐旅,交由他们的首领来指挥。朕实在是很难放心。”说完,她叹了口气。 姚元崇思咐片刻,询问:“陛下,您是担心他们会叛变?” “可不是嘛!”武则天点点头,“元之,你还记得程务挺吗?” 宰相顿时心头一紧。“臣记得。” 皇帝扬天长叹了一声,“唉,想当初,朕对他程务挺是多么信任,把边关十多万将士放心地交给他指挥。谁曾想,他竟然暗中勾结內史裴炎作乱。兵者,国之重器,非忠贞之人不可交予。汉人将领尚且有逆反者,何况胡人呢!” 姚元崇眉头紧锁。当初徐敬业扬州叛乱时,內史裴炎被人弹劾称暗中勾结叛党。武太后当机立断,下令处死裴炎,籍没全家。当时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正在北方前线,与突厥可汗阿史那骨咄禄作战。听说好友裴炎被下狱,便手书一封,快马传至神都,在信中慷慨陈词一番,协力替裴炎辩护。当时大唐北有突厥入侵,南有扬州叛乱,首席宰相裴炎还涉嫌暗通叛军,可谓是风雨飘摇。身为太后的武则天此时非常害怕手握重兵的程务挺叛变,便急招程回京。待其归来,便以谋反罪处斩,籍没全家。现在武则天当着首席宰相姚元崇的面旧事重提,可见她对外人带兵的顾虑有多重。姚元崇此时感到自己就站在一层薄薄的冰面上,一个不小心,哪怕说错一个字,都有可能栽进冰窟窿里淹死。 “那陛下的意思是?” 武则天说道:“就依你所说,将这些戎狄之人编成一支新军。但统兵将军应由亲信之人统领。” 首席宰相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他不赞成,武则天心想,但他不敢说。“元之,你有何想法,尽管说出来。朕想听听你的谏言。” 姚元崇拱手回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臣暗自担忧,若以汉人作为将领,只怕那些胡人不服。” “不服,难道还能造反吗?”武则天有些不高兴。 “不不不,那倒不至于。”宰相连忙站了起来,“陛下有所不知。沙陀人和吐谷浑人都是亡国遗民,他们举族被迁到灵州,可谓是背井离乡,在此情况下整个部落显得十分的团结。若是让外人来统领他们,只怕难以凝聚人心。人心不齐,只怕不会有什么斗志啊!” 武则天感到闷闷不乐。说了半天,还是想把指挥权交给外人。这个家伙,怎么就这么楞呢! “那以你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