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娇女风华_12 繁华迷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 繁华迷眼 (第1/2页)

    刘贵比阮媛大两岁,对阮媛非常的好,无论阮媛提出多难的问题,刘贵都会尽力的为她解答。以至于小阮媛几次说,要给刘贵当妹子。要认小姨当母亲。

    也许是因为没有父亲的原因,刘贵自小爱读书,又刻苦,就是陪着阮媛玩,也总是手不离书。这让阮媛很是生气。于是刘贵向她解释了读书的原因。他将来也要进京考取功名,做一番大事业,挣得大的富贵。

    阮媛听了大惊失色,她父亲进京一去不回,现在最亲的表兄也要进京,她将京城视做了洪水猛兽。

    刘贵没法,只得向阮媛描述京城的繁华美丽。

    阮媛所见过的,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县城。所以问道:“比县城还好吗?”

    刘贵家非常的破,屋子一到雨天便会漏雨。阮家兄弟一到头连雨季,总是要帮着小孙氏与刘贵,修补房顶。

    院墙也有几处塌坏,幸好民风淳朴,又离阮家很近,照顾得过来,所以并没有发生小偷进宅的事情,再就刘贵家的样子,也引不起小偷的兴趣。刘家,顺着墙边种了数棵的柳树。其中两棵柳树之间,并系着两根麻绳,中间放着一个小木凳。那是一个简单的秋千。阮媛坐在木凳上,刘贵在后面帮她推。

    阮媛的话说出后,惹得刘贵一阵的笑。道:“傻meimei,何止是好啊。说是好上千万倍都不为过。”

    于是在那个午后,阮媛边荡着秋千,边听着刘贵向她描述了一个,胜似仙境的京城。然而,还未等到刘贵长大,进京考取功名,将她接进京跟着他去享受好日子。阮媛的父亲阮峰派了当年跟他进京的老仆张叔来,说是接她们娘几个进京。

    阮媛记得那时,她非常开心。刘贵向她描述的京城那般好,她真的很想去瞧瞧。现在父亲派人来接,自然是欢欢喜喜的。

    以至于她欢笑着拉着刘贵的手,说要在京城等着他时,忽略了刘贵眼底的阴郁。她其实也想过,要让小姨一家一块儿进京。可是她母亲大孙氏说不可以。直到长大以后,阮媛才明白。

    她父亲并非大官,不过是在京城才站稳的脚跟。勉强能保住一家的温饱,有两个要读书的儿子,根本没有能力再多照顾小孙氏一家,因为刘贵也要读书,在京城花销很大的。

    十岁的阮媛,自然不会明白这些。虽然有些不高兴,一直亲近的姨母与表兄不能一块去京城。但转头想到刘贵劝她的话,刘贵说他早晚也会去京城的,她不过是比他先去,在京里等他而已。

    所以,阮媛便丢开了与小姨和表兄分离的抑郁,开开心心地跟着母亲与两位兄长,上了进京的路。阮媛记得,她的小姨小孙氏和表兄刘贵两个,一直送出村口。一家四口坐上驴车上,张叔赶着车离开,看着小孙氏和刘贵最终消失在视线所极之处。

    拖家带口,他们在路上足足走了三个多月,才在枫叶红了的秋天,终于到达京城。途中,阮媛因为水土不服拉肚子,差点儿就死在了路了。这也是他们走了三个月的原因。因为阮媛养病就耽误了半个月。后来大孙氏怕阮媛累着,便放慢了路程。过村过店都要停上一停。

    京城的繁华与乡下的破旧,一路上的辛苦成了鲜明地对比。深深地震撼了阮媛的心。远远地能瞧见京城的南城门的时候,来往的马车在阮媛看来,就已经很豪华阔大了。行路往来的人,穿的衣服,也都不是乡间小民所能比的。

    那时候的阮媛,大病初愈,蜡黄着脸,被大孙氏抱在怀里,坐在雇的驴车上看着来往的车马人等,眼睛都不够使了。只觉得刘贵诚不欺她。

    阮媛现在想,如果可以重来在那个时候,她宁可不要碰见。就在他们排队入城,却被守城的官兵为难之时,一队人却从边上径直到城门处,打头的少年一身锦衣华服,骑了一匹枣红色的马。

    那样的威风凛凛,一队的少年骑士个个精神无比,而这个华服公子骑在最前头,一眼就能看出他与众不同。他目不斜视地径直打阮媛身边骑了过去,直到城门口才下马。

    阮媛到现在依然记得,前一刻对等着进城的人大声呵斥的守城的官兵,顿时像没了腰杆子似的,涎着脸道:“世子爷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在城外可得了什么好东西?”

    多年以后,阮媛才知道,那是十二岁的楼石,与家丁出南城门练马。

    阮媛第一次见到如此富贵的人,却又是那么的和气。竟笑着与那官兵寒暄了会儿。还劝那几个官兵别为难进出的平民百姓。

    阮媛家里的人也因为楼石的话,而顺利的通过,进到京城里面。之后,阮媛才知道,像楼石这样的人家出来的人,是她们高攀不起的。然后,阮媛也便不再提起,虽然有时也会艳羡一下楼石的出身。总梦想着,她若是也能出生在那种家庭,该有多幸福。

    后来,阮媛求着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