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卖蘑菇 (第1/2页)
叶荷香爹娘都不在了,她跟嫂子又不和,老留在叶家也没有什么意思,反正回‘门’的礼已经尽到了。等到魏云海下了席,叶荷香就拉着魏云海告辞离开了叶家。 魏闵文魏闵武两兄弟初五时才被傅舅爷的马车送回来,回来时身上从上到下一身新。章杏赶急赶忙做的新衣裳则被装了包,扔到马车的一个角落里。叶荷香不禁嘲讽‘女’儿:“你看见了没有?你赶急赶忙做的衣裳,人家还看不上呢!你有那闲功夫,还不如给自己亲兄弟做!” 对于她的话,章杏惯是左耳进,右耳出。她娘也不想想,要魏闵文魏闵武真穿一身破烂上傅舅爷家,依着傅舅爷那急爆‘性’子,还不直接骂上‘门’来?到那时候,头一个丢脸的可不是魏云海,而是她这个后娘。她缝补功夫是不到家,人家可以瞧不上,可以另做,但不会骂上‘门’来。 正月十五过后,所有人都开始忙了,在外头躲税乞讨一个新年的人们陆续返家了。田地要翻新,种子要下地。魏家是举债过的新年,如今一开年,农具种子样样都要钱,偏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叶荷香多次劝说,要动傅舅爷给的魏闵文魏闵武读书的钱。魏云海只不应。 叶荷香退而求其次,说:“魏大哥,要不这样?闵文已经大了,这么几年都没有读出什么名堂来,家里农活也要给人帮把手,他就不读了,让闵武一个人读。你看怎样?”省下一个人读书钱,总归比一文都没有捞到手的强。 魏云海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不行!这是舅爷给闵文闵武读书的钱。我若是动了,像什么话?” 叶荷香急得直磨牙,只得眼睁睁看着魏云海揣着银钱将魏闵文魏闵武送进魏家庄‘私’塾里。 章杏也开始忙了,卖货郎总算是进了村,魏家庄许多‘妇’人都围了过来,买针线布头等零碎,也将自己绣好的帕子做好的香囊或换或卖给卖货郎。章杏注意到村里大多数‘妇’人绣的帕子能卖到十五个铜板,绣工好的如安子媳‘妇’出手的可以得二十个铜板。做香囊比绣帕子复杂,因是既要考究绣工。又要会制干‘花’熏香等等,整个魏家庄也就二三个‘妇’人拿出香囊来卖,一个香囊可以得二十六七个铜板呢。 章杏对制干‘花’熏香之类是一窍不通,就打算买几块净帕自己画‘花’样子绣,。卖货郎货担里的净帕根据布头材质不同,价钱也是各有不同。好的要十五六文钱一块,一般也要十文钱一块,差得也要六七文钱一块。章杏是新手,自然不敢拿大。将差的和一般的各买三块。 因是知她娘叶荷香见钱眼发光,买布头这事章杏是瞒着叶荷香的,绣时也尽量避着她,但还是被叶荷香看见了。章杏只含糊说,自己在跟隔壁魏云儿学绣活,布头也是找她要的。 叶荷香见那布头粗糙。说:“用心些学啊,过些时候娘买些净帕你来绣。这一块帕子能得十五六个铜板呢。” 魏云海又借了些钱,总算将今年的稻种下到了地里。可是家里的米缸已经快见底了,魏云海整日愁眉紧锁。这时节离收成还远着呢。没奈何,地里一时事儿不多,魏云海就跟村里几个壮劳力一道去漳河镇码头上做短工,每日里得几个铜板勉强维持家用。 魏云海每日早出晚归,地里的事情就全‘交’给了叶荷香。叶荷香一天到晚难得去一趟地里。章杏对庄稼地里的活儿是一窍不通,好在魏家庄‘私’塾里的先生身子不好,常常上半日课,放半日假,章杏就拉上魏闵文魏闵武常去地里看。遇到这两个人都不清楚的事,就去问隔壁贺大婶子家的儿子魏宝宏。 章杏摘得蘑菇已经晒得差不多了,足有大半背篓,当她说要将蘑菇卖到镇上去时,魏云海瞪大了眼睛,只摇头说:“这个哪能卖?”树林子多得是,况许多人家都知道这个能吃死人,他们家自己吃吃还可以,若是背到集市上去卖,还不被人骂死? 章杏笑着说:“伯伯,我这一背篓蘑菇都是能吃的,而且晒干的跟鲜蘑菇味道又不一样,不信,我今晚上烧给你们吃,你们吃了看,再说能不能卖出去。” 魏云海半信半疑点了点头。章杏做的蘑菇他们都已经吃过多次,味儿鲜,且这长时间都无一人出事。同样的菜换她娘来做,那味道简直不能比。 这日章杏将仅剩的小半片兔子‘rou’切了块,与晒干蘑菇一道,烧了一个干锅。只厨具不全,菜出炉时,仍是瓷盘装的。但是全家人仍是吃的一干二净,魏云海差点吞了自己的舌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