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7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 (第1/2页)
c_t;东莱军开拨之后,北海军一直驻扎在距离都昌百十里开外的地方。【】(.)。更多最新章节访问:ww.。 说穿了,其实对于孔融来讲,他还没有完全信任这支兵马。 在这个敏感时机,万一军卒们涌入城中,吵吵闹闹的要见孔北海,那传出去,岂不是令人遐想联翩? 知道的,会称赞北海军知恩图报,敢为人先,可不知道的呢?八成会认为太史慈统兵无方。 太史慈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听到军卒们叫唤之后他就脸‘色’大变,他可不想顶着一个“兵谏”的恶名,当下勃然大怒,道:“放肆,没有我的军令,谁敢踏出军营一步,杀无赦”。 “将军!” “没听到我在说什么吗?” 长久以来,太史慈积威日盛,他一发怒,军卒再不敢言,只得恹恹地退了下去。 请战的军卒们退却之后,太史慈尤不放心,他唤来心腹裨将,嘴里道:“营‘门’处的卫卒增加一倍,切记,一定要多加防备,没有我命令,不可让一人出营!” “喏!” “巡夜的军卒也增加一些,一有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喏!” “好了,你且去吧,我随处走走” “将军还是多带几个护卫吧” 太史慈不置可否,道:“我只是在营内走走,怕什么?” 那裨将还要解释,太史慈又道:“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吧,能够杀我太史慈的人还没有出现,最起码,这北海国内是没有的!” 话语间,太史慈流‘露’出强大的自信。 这才是众人习惯的那个太史慈。 管亥大军围城的时候,太史慈单骑闯敌阵的事迹已经广为流传。 北海军卒虽然未曾亲眼目睹,却也听的心摇神曳,颇为神往。 策马扬鞭,横刀立马,所向披靡,大丈夫当如是! 太史慈霸气外‘露’,一扫颓态,使人倍感振奋,那裨将抱拳行礼过后,兴冲冲地走了。 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太史慈英雄了得,跟着他上阵厮杀,自然也是脸上有光的事情。 只可惜,太史慈空有一身勇武,却没有用武之地。 在营中巡弋了一阵,太史慈不禁想到,如果李贤在这里,他又会如何? 剧县,四五万名流民在这里休养生息,在他们的劳作下,水渠加深拓宽了,官道更加平坦了。[.超多好看小说] 从流离失所的流民到现在的自给自足,青州百姓们最为感‘激’的一个人就是李贤。 如果没有李贤,北海国是否接纳流民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也正是李贤想出以工代赈的法子,才让郡府心甘情愿的调拨出粮秣供应流民食用。 可以说,是李贤一个人救下了这数万青州百姓。 李贤北上出征的日子,不知道多少百姓日夜为他祈福。 这一日,在北方的天际处陡然出现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 负责示警的青壮急忙敲起了铜锣。 “铛铛铛”,锣声响起,老弱‘妇’孺第一时间往村寨内跑去,而遴选出来的青壮抄起各‘色’武器,在卒长的统领下,列成一个个简陋的方阵。 不管来者是谁,青壮们都得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人而战。 哪怕是穷凶极恶的黄巾军,若想兵寇都昌,也须得从大家的尸首上踏过去! 青壮百姓们受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眼下,好不容易安稳下来,自然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任何人想要破坏这份安宁,都需要面临数万百姓的反噬! 高高飘扬的“李”字大旗下,徐和显得颇为惊讶,他对李贤说道:“前面是哪一部人马?战力如何?” 李贤笑而不答,胡庸却咧着嘴巴说道:“他们都是青州百姓,哪里算什么军马”。 徐和皱起眉头,他麾下的黄巾都是在乐安国一带行事,与齐国、泰山郡的百姓并无冲突。只是,什么时候青州百姓也变得如此骁勇了? 赵云眼力极好,他看到乡民的阵列虽然漏‘洞’百出,可慌‘乱’间,却没有一人遁逃,不论其他,单是这份敢战之心就值得人钦佩。 李贤生怕待会儿真的起了冲突,当下笑道:“好了,胡庸,你派人去通告一声,就说是我回来了,让百姓们莫要慌‘乱’”。 出风头的事情胡庸最喜欢做了,当下他抱拳应诺,道:“好嘞,主公,您就瞧好吧”。 说罢,胡庸从旗手手中抢过“李”字大旗,他单手高举旗帜,打马如飞。 硕大的旗帜迎风飘扬,隔着老远,决心死战的乡民们便看到了跃马扬鞭的胡庸。 “你看,那旗上的是不是个李字?” “没错,是个李字” “这附近有什么李姓的大贼吗?” 另外一人翻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