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2章 我乃常山赵子龙 (第2/3页)
谁去兖州? 青、徐两州,除却各营留下的少量探马外,李贤手中压根没有多余的骑卒。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骑卒,李贤拿什么增援? 谁也不会撒豆成兵的仙术,从下邳到兖州依旧有数百里的路程,让步卒相迎的话,还不知会行到猴年马月。 可是,李贤已经有言在先,赵云非救不可,那么,谁去? 须臾,陈宫锊须笑道:“主公难道忘了,徐州还有一支骑军”。 还有骑军?陈宫在开什么玩笑? 赵云出征时,明明已经带上了所有的骑军,而青州、徐州两次招募兵卒,却都未能从中遴选出合格的骑卒。 一时之间,青苗不接,青州、徐州陷入骑卒匮乏的境地。 这时候,徐州哪里还有什么骑军? 许是察觉到李贤未能猜出,陈宫又道:“乌桓铁骑”。 李贤眼前一亮,乌桓骑军确实有一套,将人家大老远的带过来,自然要让他们上阵厮杀,否则的话,却也对不起李贤发放的薪酬。 多次贸易之后,李贤麾下已经聚集了一直两千人的乌桓骑军,让他们到兖州去,最为合适。 糜竺又道:“非我族,其心必异,乌桓人不识路途,万一降了曹‘cao’,那又该如何是好?” “不妨事,可以遣一队军卒头前开路,当然也负责与友军联络,至于降曹之举,我相信,眼下的乌桓人不会作出这等不智的选择” 数月来,乌桓人在下邳闹的天翻地覆,如果不是李贤一直为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早就有大军上前予以剿杀了。 两千蛮子而已,杀了又能怎样? 如果李贤对乌桓人不闻不问,说不定早就有人“杀良冒功”,将乌桓人杀了,领取功劳。 将惹人厌的乌桓人打发到兖州去,李贤麾下军将无一人不准,他们都巴不得乌桓人滚的远远的,那样也好眼不看为净。 又经过一番商议,李贤当场下达了乌桓人出击的命令,同时,为了防止曹‘cao’狗急跳墙,李贤发布“全郡动员令”。 只要是郡内的成年男子,须得减少外出,在家中看家护院,严防贼人所趁。 一开始,不少乡民还觉得此举画蛇添足,毫无意义,可是,接下来,乡民们便意识到,李贤此举高瞻远瞩,令人惊叹。 兖州,曹‘cao’心情极佳,杀了吕布之后,兖州大权尽‘cao’一手,当真是醉卧‘女’人怀,醒掌天下权。 吕布在兖州待了一个年头,郡内百姓苦不堪言。 曹‘cao’决定接受荀彧的建议,降低百姓赋税,收买民心。 只可惜,连年征战,兖州内的粮库已然空了,也就是说,曹‘cao’除了向百姓要粮之外,只能从他处买粮了。 这时候,曹‘cao’对宿敌李贤生出了一股‘艳’羡之情。 能够以低税赋养活两郡的军力、两郡的百姓,这手段,绝对厉害! 要知道,无论是青州还是徐州,都是人口众多的州郡,对于话事者而言,如何在确保百姓温暖的同时,养活起自家军卒,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两相比较,却是李贤做得更好。 曹‘cao’叹了口气,想到李贤的过人之处,适才的一点成就感很快便不翼而飞。 心情正差的时候,忽而,一阵脚步声传来。 “报,急报” “讲” “济‘阴’急报,西凉军数千骑军入境,据说是为了围堵前方的千余骑卒” 曹‘cao’一惊而起,他来到舆图盘,喃喃自语:“郭汜、李催是疯了吗?我不去滋事,他们倒来找茬,难道真以为我是纸做的吗?” 说罢,曹‘cao’又道:“还有千余军卒?他们是谁的人马?” “前军并未与我军接触,身份不明” 曹‘cao’大怒:“郡内的各处关卡都是摆设吗?难道就任其嚣张?” “使君息怒,这伙骑军来去如风,据说连西凉军都‘摸’不清他们的来历” 西凉军追击了这么久都没查出蛛丝马迹,如此说来,倒不算是曹军无能。 终于,曹‘cao’有了台阶可下,他皱起眉头,道:“我怎么觉得这个说法如此熟悉?如果我记得不错,数月前,是不是就有这么一支军马从东往西而去?” “不错,使君所言极是” 曹‘cao’觉得把握到了其中的关窍,“也就是说,西凉军追的便是数月前的那支军马?” “很有可能” “这伙骑军做了什么?竟然惹得郭汜、李催齐动手,由东向西,再由西向东,难道说,这是李贤的人马?” 提到李贤,曹‘cao’的脸‘色’又黑了下来。 如果来去如风的军马真是李贤的手下,那曹‘cao’岂不是丢人丢大发了? 兖州可是曹‘cao’的根基之地,千余兵马就可以来去自如,这让曹‘cao’情何以堪? “贼军现在何处?” “已经过了泗水,正往东而来” 曹‘cao’暴怒:“竟然渡了泗水,守军都是饭桶吗?” “贼军与西凉军厮杀了一阵子,接着便不知所踪” “贼军一定会往东而来,传令下去,济‘阴’以东各处军寨、关卡。城池,务必提高警惕,严防死守,不可放任一名贼军过境” “喏!” 济‘阴’城以东三十六里,一座险峻的军寨傍山而建,宽敞的官道就在军寨下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