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世纪未了的情缘(4) (第1/2页)
与游客对于沿途所见美丽山景的惊呼不同,世代居住在清平乡这里的村民,却是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些风景已经化身骨子里了,所以,也并不怎么惊奇。只有在别人指着尚没有怎么注意的景致的时候,偶尔在旁边低语一声,噢,原来这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喔!也就如此作罢。 他们当中的长辈,很多出生于解放前30、40年代,稍晚便是生于新中国的50、60年代,那个时候清平乡十分偏僻贫乏,能够去小学上学的人实在太少,连一所像样的初中都没有。不过,听说曾经有一段时期,清平乡由于人口众多,县里将高中安排在清平乡,那是70年代的事情了,属于后话。 所以,乡里很多长辈都没怎么认真上过几天学,最多的也就是高小毕业,——那个时候在乡人的眼里也十足有威望了。因此,对于大多数与土地打交道的老人来讲,他们更在乎的是,几百年前就盛传站在峰顶岑土王宫殿可以看到几百里之外的红城,引得久居山下的他们每每登高祈愿都要去到山上去。 一方面可以登高望远,对着辽阔的蓝天白云表达心愿;另一方面,以为这样登高,预示节节高升之类,便可以荫官封爵,子孙兴旺,是出行前的绝好去处。我也不知道是何时登高和高升有着这么一层关系,总感觉有些荒谬可笑。但面对长者,我又不能说他们愚昧,何况这样还要犯了忌讳。所以,也是时常唯唯诺诺地参与其中,借此权当做登山野游罢了。而这一习俗也在各个村落里流传至今。 何况在蝉鸣鸟叫的山林之中,还有千年佛门古刹清音寺,人参峰苍翠掩映的尼姑庵虚清观,每当逢年过节,很多买房进城的乡邻都会携妻带子回来看望老人,然后再老老少少兴兴冲冲登高拜山,使得坐落于群山中的青龙山清音寺、人参峰虚清观香火延绵不绝,——如今更是旺盛——经历了一番大修之后,布局和面积都扩大了几倍,气势恢宏。 尤其最近几年,清平乡出现了几个杰出人物,既有首长又有文豪,更有著名导演和亿万企业家,使得山水朝拜之心更胜——都以为这里的风水甲天下。自然,在我等没有那么大热忱去信仰那些本来毫无关联又近乎虚无的观念看来,这都是心理作祟。 不过,要说能造成这种局面另外的一个原因的话,这得归功于我的两位铁哥们大导演宗国人和大编剧山村兄在此拍摄了好几部大型影视剧,比如《森林中的红裙子》、《下一个春天》、《我的红军爷爷》、《狼兵》等,将这里美丽的风土人情都传了出去。不仅如此,影视剧的热播,这里美轮美奂的美景和历史遗迹吸引了大批影迷,在通往清平乡的县道上,随处可见他们身穿影视人物中的装扮,成群结队来到这里向朝圣一般,对这里的风物顶礼膜拜。 正是由于他们巨爆的影响力,对于那些习惯赚钱精打细算的投资人来讲,就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空气一样,四处打听他们下一部作品将拍什么,何时开拍,能不能参与投资。又听说大导演宗国人和大编剧山村兄计划联合诸如中影集团等准备在此建立中国石山影视城,都派出密探提前来此打前站。 随后确认有此事后,投资机构蜂拥而至,纷纷寻找此地人寻求合作机会,开设各种跟影视有关的店面。村民也在山下见缝插针般开了很多酒吧饭馆,影视茶楼等,一边积攒人气,一边等着新的发财机会。 鉴于此,省旅游局特意用了一年时间从红城开通直达旅游专线,在山间修了连结各峰的盘山公路和峰顶之间的千米高空铁锁栈道,使得外来车子可以沿着盘山公路开到峰腰,游客下车后便可以沿着铁锁栈道登到顶峰避暑或者观景。 这样一来,山上由于常年四季车子络绎不绝,占道吵架的事时有发生,所幸尚没有发生打架斗殴之类败坏旅游圣地形象的事爆料出来。 不过,比起前些年,清静的清平乡一下子便热闹起来,这之中,村民中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