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婚宴 (第1/2页)
清朝道光年间,位于清朝古老而闻名的发源地盛京城里,老北市大街上,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小商小贩卖布的、卖鞋的、卖糖葫芦、卖豆腐脑的的相互吆喝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很是热闹! 这时一个小贩用很洪亮的嗓音说道:“走一走,瞧一瞧嘞,新炸的糖葫芦嘞!好吃不贵,来一个吗?客官!” 行人:“多钱一个?” 小贩:“两文钱一个。” 行人:“那好,来一个。” 小贩:“好嘞。” 这边,卖豆腐脑的吆喝着:“新鲜的豆腐脑,快来尝一尝吧!” 也有行人上来问道:“豆腐脑怎么卖?” 小贩答道:“三文钱一碗!” 行人说:“那就来一碗!” 小贩道:“客官,您稍等,马上好!” 此时,遥望盛京城的上空,天是那么的蓝;而在从上空俯视盛京城,确实是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此时的大清国,也就是1830年,道光帝即位十年的时候,大清已经由盛转衰,官吏贪腐,欺压良善,内地与边疆的百姓不堪重负,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外国英法等列强纷纷找借口入侵,以鸦片战争为导火索,对中国进行侵略!这样的大清朝,如今走到这一不步,不得不让人为之叹息!量变引发了质变,道光有时候也感觉无力回天! 位于盛京城老北市的西边,有一座以红山木而盖的宅院,富丽堂皇,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的雍容华贵,面积大到坐马车围着走都需要两刻钟的时间。纵观整个盛京城虽然大富大贵的有很多,财主豪绅也有很多很多,但是像这样的府邸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这个宅院大门的上边挂着一个扁,扁上刻着两个大字“令府”,原来这个宅院就是盛京城里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令千秋的宅子。 为什么管他叫大人物呢?原来令千秋是土生土长的盛京人,早年随着父亲南下做买卖,赚了一些之后回到盛京老家,用以前积攒下来的积蓄包了一千亩的土地,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大财主了。之后又在盛京城里买了这个万人瞩目的大宅院,听说当时足足花了三十万两的白银啊!俗语说的话:十万雪花银,可怜农民心啊!之后又在繁华热闹的街市上买下了三处酒楼!这三处了酒楼分别叫关东八大碗酒楼、酒仙酒楼、满汉酒楼。这三处酒楼每天来往的人非常多,络绎不绝,门庭若市,都快把门槛给踩破了!令府在盛京及周边村镇还有很多商铺,真可谓红极一时! 令府大院内,今天的令府大院不同于往日,令老爷平日里教育下人们,出去一定要低调,在外面少给我惹事,如今这世道,触犯了天威,我可保不了你们。所以平日里大门紧闭,只开小门,除了生意上的朋友以外,基本山很少有人进进出出。但是今天不同,今天的令府正门大开,人来人往,只见管家丁二站在大门口,正在迎接贵宾,原来是令老爷今天的大喜日子,令老爷年方四十,由于一直把心思用于生意上,结果把婚姻大事给耽搁了,这可把令老爷的父母给愁完了。这不,才把婚姻大事给办了。 令老爷今天穿的格外的鲜艳,因为穿的是新郎官的红衣服,真可谓万里丛中一点红。别的也顾不上多说,赶紧的招呼客人! 令府大院的前面有两辆轿子缓缓走来,丁二和四个男丁紧紧地盯着周围一切情况,生怕出了什么岔子! 丁二表情严肃的说:“你们四个,都给我盯紧点,要是落下了哪位客人,我们几个吃不了兜着走!” 四个男丁一起说:“是是是!” 这时丁二站在正门对外面喊:“李府李老爷子及夫人到,玉如意一对、清明上河图一副!”这时底下的人一阵叫好。 李老爷子及夫人往令府走时,丁二又喊:“刘府刘老爷子及夫人到,青花瓷一对,玉如意一对!”这时底下已经变成了一片惊呼声! 只见宴席的中央站的一个人,此人风度偏偏,一表人才,此人正是令老爷。年方四十,俗话说:四十不惑!也不能说早,也不能说晚,但是对于婚姻大事来说,确实晚了。 令老爷站在中央,有种“天地万物,唯我独尊”的感觉。令老爷正在行礼迎接来宾。 这时,李府李老爷子说:“老弟呀,恭喜恭喜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