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内蒙行 (第1/2页)
沈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自1996年国庆节的那次内蒙之行后,陈晨的确对刘一莎产生了喜欢的心情,只是由于没有得到刘一莎的回应,陈晨并未冒然接近刘一莎。 1996年国庆的时候,陈晨组织他们宿舍几个人以私人的名义去帮女生中的大姐家去干农活。大姐家位于内蒙古通辽。刘一莎和同寝的老三知道此次行程后,自告奋勇也要跟着去,陈晨带上她们了。刘一莎和老三本身就和陈晨关系要好,总在一起玩。一行人包括陈晨所在寝的老大老二老三还有他自己,他是老四;另外一个男生寝的老大及刘一莎们的大姐夫;女生寝去的人是三朵姐妹花,大姐二姐三姐(二姐就是刘一莎),一起浩浩荡荡坐火车去内蒙古通辽。 一路上大家好开心,他们到达通辽的一个小火车站已是晚上9点了。听大姐说,她的弟弟会赶马车来接他们,刘一莎和同学们兴奋异常,他们都没坐过马车。由于人多,除了大姐弟弟的马车,还需要雇一辆驴车。大家一听不仅有马车坐,还有驴车坐,就笑翻了。经过商量,女生坐马车,稳当些,男生坐驴车。 一行人刚出车站,大姐的弟弟就迎上来了。大姐简单介绍了一下,一行人就跟着大姐的弟弟来到了马车边,大姐弟弟旁边还有一辆驴车。刘一莎看到,这辆马车很简单,一匹马拉了一个像南方板车一样的车厢,车厢没有遮盖物,车厢边缘外翻,可以坐人,车厢下有两个和拖拉机轮子一样的车轮。刘一莎还在打量这辆“交通工具”,就被陈晨推着让女生先上车,三个女生就先爬上了马车,找到自己觉得会更安全的位置坐下,陈晨和老二也很麻利地爬上了马车。另外的男生坐上了旁边的驴车。 “走喽!”大姐的弟弟发出出发的号令,马车驶出了那个小车站,驴车紧跟在后面。外面漆黑一片,也看不到有人家,路很平、很宽敞,两边的杨树高大、颀长,树叶哗哗响,但是没有路灯,唯一的光源就是头顶的月亮,好在农历八月十五才过没几天,月亮还是那么圆、那么亮。马车、驴车清脆地蹄声在月夜里听起来竟然像音乐。 在月光的照耀下,一行人唱着《便衣警察》主题曲,在深夜的乡村道路上欢快前行。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 热血铸就 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为了母亲的微笑 为了大地的丰收 峥嵘岁月 何惧风流“ 马车跑得快一些,坐在驴车上的人猛喊,“等等我们,马儿呀,你慢些跑,慢些跑。” 他们这次来大姐家,正是为了帮助大姐的母亲干农活的,当刘一莎唱到“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时,感觉此行很有价值。 大概过了20分钟,马车从宽敞大道转入了土路,又大约行了10分钟,一行人到了大姐家。待下了马车。刘一莎看到大姐家是平房,有个院子,刚才观察路过其他人家时,发现周边人家大概都是这样的结构。 大姐的mama已经准备好一些吃的,一行人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的确也饿了。等吃过东西,大姐给大家分配了住的地方,三个女生睡一个屋、挤一个炕,四个男生和大姐的弟弟睡一个屋、挤一个炕,大姐的mama当然还睡自己的屋,不大的房子里竟然一下住进了9个人。 国庆期间的内蒙古,晚上其实已经很冷了,若在长春,还不到集体供暖的时候,但大姐家的炕是自己烧的,所以晚上炕上是很暖和的,这一夜大家都睡地很安稳。 第二天早上,等刘一莎醒来时,发现屋里只剩自己了,原来刘一莎经过一夜火车的折腾加上来例假了,身体很疲乏,睡得很沉。同学们没打扰她,已经出去帮大姐家干农活去了。洗漱完,吃了一点东西后,刘一莎让在家做饭的大姐的mama把她领到同学们干活的地方。刘一莎特别不好意思来这么晚,但是大家可都没怪罪她,招呼她快来加入。 这是一片水稻田,内蒙古通辽的地理气候特点和东北很接近,这里也是水稻产地。刘一莎看到,大家已经把这块田里的稻子割了有一大半了。刘一莎在安徽老家也割过稻子,动作虽然不麻利,但是也是会割的,劳动很快乐。 三个女生,六个男生,外加大姐的弟弟,一共10个人,很快就把这片稻子割完了。男生女生最后留了一小把水稻在地里,搞了一个完工仪式,庆祝第一场劳动大作战成功! 中午,干完活的同学们回大姐家美美吃了一顿,去的最晚、干活最少的刘一莎被大家“嘲笑”,食欲过于旺盛,比干活多的人吃得还多。刘一莎还真不好意思了,第一次吃北方的农家饭,大米是那么好吃、小杂鱼是那么香,实在控制不住食欲。 饱餐一顿的大伙儿,休息了一会儿后,又去干活了,下午的任务是扒苞米,苞米就是玉米。刘一莎老家也种过玉米,但她家的玉米是当零食种的,只在菜地边上围一圈,种几十棵,而大姐家的玉米地很大一片。大姐说她们家这里属于科尔沁草原,但这里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纯草原地貌,而是农田、草甸和疏散的榆树林融合的地貌。在刘一莎眼里,这里很开阔,但也很有层次,村庄、农田、小河、一小片一小片的树林,层层晕染开来。 大姐给大家分工,男生用刀把玉米秆子砍下来,女生跟在后面先把玉米从秆子上扯下来,再用手里的小竹签从玉米衣顶端往下划,然后再把玉米衣扒开,这样才算一道工序完成,大家就这么流水线作业。 处理好的玉米就搬到马车车厢里去,呆会儿,马车拉玉米,大伙儿就走回去。玉米的处理不像割稻子那么快,大家忙活到天黑才算弄完。 其实,大姐家的农活已经被她mama和弟弟干得差不多了。大姐了解到同学们想来家里帮忙干活,也体验一下内蒙古农村的风情,特地和家里打招呼,让留些农活等大家来做。其实,大姐的mama只象征性地留了些活,所以,同学们上午割稻子,下午扒苞米,一天就干完了。 晚上,一行人又美美地吃了一顿。 大家商量,既然没有农活可以干了,就决定第二天回长春,否则还得让大姐mama照顾吃饭和起居。大姐则留在家里多呆几天,等国庆假期结束再回长春。 第二天,大家和大姐的mama热情道别,大姐的mama也感谢同学们来帮忙。大家仍旧坐大姐弟弟驾的马车去火车站,大姐一起送行。虽然只在这里呆了两三天,但是刘一莎对内蒙古农村朴素的民风和自然景致还是很喜欢的。 在回去的火车上,刘一莎和陈晨一起靠在两节车厢之间聊天,火车咣当咣当也没打扰到他们的雅兴。 刘一莎看着对面的陈晨,有点犯花痴,心想:“书记还蛮帅的,呵呵。” 她调皮地问陈晨:“书记,你穿中山装不错,这次怎么没穿来?” 陈晨笑了:“那套服装我确实很喜欢,但这次来干活的,穿过来多不方便啊。” 刘一莎表示赞同:“确实,干活还是要穿得行动方便些,我是第一次来北方农村,跟我们南方农村感觉完全不一样,是一次很好的活动,谢谢你们同意我和老三一起来。” 陈晨应道:“你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