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战事 (第2/2页)
堂之上不可能说的那么透彻明白。 但聪明人一点就透,有那么不是很明白的,就看着平常自己熟识的怎么做,自己就跟着做。 所以,本来还很热闹的大殿安静了不少,虽然仍有坚持要去的,但在能力上又不能服众。 直到杨启成和杨启安两兄弟站了出来,这才让好多都松了口气。 几大国公纷纷点头,已经做了镇国公的孟杨摩拳擦掌的也想跟着去。 燕万泽在心中点头。 但最终还是只同意了让杨启安前去,因为太子殿下此番也会跟着去。 事后,将他们以及各大国公和阁老们叫进御书房,好生的商议了一番,定于三日后出发。 武平侯府,大家首次这么沉默的用晚膳。 用完膳,老夫人拨动着佛珠,只缓缓的叮嘱杨启安一定要注意安全,便也没有多说,让他们都散了。 杨启成拍拍兄弟的肩膀,沉默的回了自己的院子。在情况不是那么恶劣的条件下,考虑到家庭的关系,一般也不会让一家子人都上阵,又不是在边城的时候,穷的没办法。稍有些办法的,也只会让其中的一个儿子上战场,为的是防止家中断了根。虽然今年他都添了孙子了,也不存在这个问题,但皇上必是考虑到了,因此才允了老二去,但他心中不好受,在家族面前,总有人要在前,也总有要守着后方。 小一辈中,几个都争着要一起去,但一个个的被否了。 杨文德刚刚当上爹,孩子还没出月子,老夫人让他现在的任务是好生照顾他媳妇和孩子。 而杨文林再过几个月就要成亲了,更是别出什么乱子到时耽误了别人家的好姑娘, 杨文康,老夫人给的理由是,你爹已经去了,你是二房的长子,还有弟弟meimei要照顾的。 至于杨文林,没道理大的不让去,还让小的去了。 因此老夫人和冯氏柳氏都给驳了回去,连杨启成兄弟两也没同意,几人顿时蔫头巴脑的xiele气。
只杨文康出了老夫人的院子后,见父母都走远了,赶忙跑出侯府去找沈业去了。 看着空空的屋子,老夫人长叹一口气,说道:“阿竹,你说,我现在是不是真的老了,在京中这些年,越发的见不得离别。” 王嬷嬷也叹口气:“别说您了,奴婢也是如此,您说说那些人,怎么就不好好安生的过日子呢,这打来打去的有什么意思?家家都有老人孩子的,难道那些人就没有吗?” “呵呵。”老夫人反而被她说的笑了起来,难得见她如此这般。 王嬷嬷也呵呵笑了。 “是啊,这也许是我们女人的想法,他们男人的眼里可不是只有老人和孩子的,还有利益,还有功名,还有天下,唉,有太多的东西了。” 王嬷嬷也叹了口气。 “只是…”老夫人犹豫了。 “小姐,怎么了?” “我今天阻止四个孩子们跟去是不是太….”她真的是觉得自己老了,不但见不得离别,也更见不得孩子们有什么闪失,但这样,会不会让孩子们不得成长? “奴婢都懂,在这京中,谁家不把孩子当成命根子般的护着。也就只有边城那地方没办法,才要将孩子们给推出去。所以,小姐,您也不用太担心,我看四位少爷都非常的能干。大少爷都当爹了,愈发的稳重了,差事也办的好;二少爷呢,眼看着再过几个月就要成亲,那也是一小家之主了,和未来的二少奶奶很快能给您再添个孙子,他自己也有好的差事,前途不差;再说三少爷,您也看见了,这两年跟着太子,越发的受到器重,人也变得更有想法了,以后啊,前程差不了!小少爷虽然还是贪玩,但孝顺您孝顺他爹娘,人缘儿一等一的好,明年要是当了差,都不会差。您啊,就放心吧!也不必非得去那战场上拼什么功的,您说呢?”王嬷嬷一口气说完这么些,关心的看着她。 老夫人苦笑:“都被你说完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王嬷嬷郝然的笑。 “是啊,我也是如此这般想,但他们毕竟都是男孩子,也都像他们的爹和他们的祖父,更最是喜欢五枪弄棒的,唉。” “他们还都年轻,真要是有那机会,以后自然会有的,这次毕竟二老爷已经去了。只是没想到,这么急,后天就要走了。” “是啊!我这也是老糊涂了,就在这磨磨唧唧的,阿竹,快,赶紧收拾些东西给他带上,尤其是好的药材。老二家的肯定也要收拾,到时先将我们的给她拿过去,让她自己看这挑。” “好,那我现在就去?” “对,现在就去,算了,我和你一起吧,走。” 说完,便往她的库房走了去,等挑好了东西,让大丫头给送了过去。 她这边的刚送到,那边冯氏也亲自送了一堆的东西过来,见柳氏眼眶红红的,安慰了几句,也不好继续打扰,只有回去。 乐怡替母亲送大伯母到了主院外,冯氏不让送了,让她赶紧回去,好生的安慰她娘亲,乐怡点头。 返回的路上,乐怡想到前世有这么一出,父亲去了边境,并且得了战功回来,还因此被封了武平侯。所以说,这对于父亲来讲一定是个好机会,但现在家人都这么担心,她也不能说什么,只好尽力的安慰母亲,帮着收拾行李。 等杨文康回来告知他们,他已经和太子说好了会随着太子一起去时,柳氏彻底的发飙了,气的她打了杨文康好几下,见他不躲不闪,最后嚎啕大哭起来。 母亲是爱哭,但每次都是默默流眼泪的多,如此这般不顾形象的哭还真是前所未有,大家都吓坏了。 杨启安和杨文康杨文林围着她急得团团转,乐怡吩咐樊嬷嬷让丫头们都走远,免得听见了不好,传了出去祖母又要担心,樊嬷嬷应声而去。 乐怡将母亲搂在了怀里,纤细的身躯却让柳氏找到了依靠般,抱着女儿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