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三国_第一百一十一章 徐州风云(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徐州风云(二) (第1/1页)

    陈登说的不错,陶谦的确是防备。他不仅防备陈家,更防备徐州所有士族。

    徐州城公府,陶谦卧与榻上,正和糜竺对话。

    陶谦言。

    “老夫命笮融反叛,携琅邪之兵民,攻占广陵,造成琅邪大损,广陵大损,徐州大损。”

    “其目的,为了虚弱徐州各士族。今陈平归来,打败笮融,此法不能继续。”

    “子仲,依你看来,如何是好啊。”

    陶谦说完,开始阵阵深咳,待喝了几大口酒后,终于好上一些。

    如有人在此,听到陶谦之言,看到此番场面,定会大吃一惊。

    众人都没想到,笮融反叛,乃是陶谦,糜竺的授意。

    糜家,身为徐州大族,为何伙同陶谦,陷害众人。

    糜竺之所作所为,众人不知。但陶谦,糜竺二人,心中皆知。

    陶谦深知,他乃糜家的靠山。如他一死,拥有亿万家财的糜家,必会受徐州士族的觊觎。

    他陶谦与糜家,以被深深的绑在一起。

    糜竺亦是聪明人。他同样知道,糜家就是一块肥rou,所有人都想咬上一口。

    糜家必须借助强大的靠山,才能在乱世之中,安然无恙。

    陶谦即将身死,在糜家没找到新靠山时,糜竺必须帮助陶谦,虚弱徐州各士族。

    只有这样,糜竺才能保住家财,以免徐州各士族图谋与他。

    公府之中,糜竺左右徘徊,面色沉重道。

    “陈平身为琅邪太守,能征善战,被喻为陈家之狗。”

    “有陈平在,再想施行反叛之计,虚弱徐州各士族,无疑难上加难。”

    “州牧大人,依在下之计,不如派人暗杀陈平,已决后患。”

    糜竺说完,满脸都是杀气,只要陶谦答应,他会立刻下令,派出人马,对陈平进行暗杀。

    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陈平,已成为糜家的阻碍。

    士族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糜竺为了糜家的将来,必须要与陈家为敌。

    听着糜竺的分析,陶谦摇了摇头,道。

    “子仲之计,不可也。”

    “陈平有伏虎之能,当年绝情谷大战,老夫亲眼见过陈平的武艺,陈平,可称为万人敌。”

    “派人暗杀,是杀不死陈平的,只能打草惊蛇。到了那时,陈平,包括陈家,都会有所防备。”

    “还有,陈平讨伐董卓,破虎牢汜水,斩华雄败吕布,威震海内。”

    “如陈平身死,对大汉不利也。为了大汉之将来,陈平不可杀。”

    身为党人的陶谦,虽然卑鄙,权利欲极强,但和王允一般,对汉朝忠心耿耿。

    从讨伐董卓可以看出,陈平绝非其余诸侯那般,为了利益而战。

    陈平是真心实意,不顾生死,维护皇权的。

    董卓最怕之人,一是孙坚,二是陈平。现孙坚以死,陶谦绝不想陈平再死。

    在陶谦看来,陈平屠广陵城,心狠手辣,亦有报国之心,可培养成党人鹰犬。

    陈平是一把利剑,如被党人所用,当是党人之福,大汉之幸事也。

    不能杀陈平,让糜竺十分懊恼。糜竺苦想计策,终于灵光一闪,道。

    “州牧大人,吾等不杀陈平,可以调离陈平,不让他待在徐州。”

    “大人可再次下令,让陈平继续守合肥城。只要陈平去了合肥,吾等可再行施计。”

    糜竺的此番言论,让陶谦双目一亮,但陶谦思考一番后,再次摇了摇头。

    “陈平驻守合肥已有两月,如再让其驻守,名不正,言不顺。不可为也。”

    “要想将陈平迁离徐州,必须名正言顺才行。”

    “长闻北海国黄巾复起,糜竺你可有办法,让北海国相孔融,求助老夫,帮他讨伐黄巾。”

    “有了孔北海求助,老夫可名正言顺,命令陈平帮其剿贼。

    “陈平去北海剿贼,短时间内,定不会返回徐州,虚弱徐州士族的计划,可再次施行。”

    听着陶谦的分析,糜竺大喜。

    在糜竺看来,陈平去北海剿贼,对他糜家有大利。

    其一,在陈平对抗黄巾时,陈平的兵马,必会在战斗中有所损失。

    其二,陈平留在北海,将顾不得琅邪,广陵。

    糜竺可施行反叛之计,进一步削弱琅邪,广陵,让陈平的实力再次大损。

    陈平损,陈家亦损。

    对糜家威胁最大的陈家,糜竺会不停的虚弱,直至无威胁。

    糜竺想得很好,但又有一个难题,摆在糜竺面前。

    此难题,乃孔融,孔北海也。

    在糜竺看来,孔融,乃傲骄之人,仗着圣人孔子之后,恃才傲物,自视甚高。

    孔融的朋友,皆是大傲之人。如陈留边让,平原祢衡等。

    北海之黄巾,以复起半年,孔融还没有求过旁人。

    孔融曾言。

    “吾三岁让梨,十三岁游走四方,以儒道施善行,克得万难。”

    “太平道之蛊惑,先祖之儒道必破之。本相要举荐贤良儒士,以儒学之道,感化黄巾贼寇。”

    “以德感之,以礼相待。太平道黄巾,无需他人相助,吾孔融孔文举,必破邪道也。”

    孔融的此番言论,让糜竺知道,要想说服孔融,难度非常之大。

    但无论怎样,糜竺为了家族利益,都要说服孔融。

    糜竺想到这里,对着陶谦道。

    “州牧大人,为了吾等策略,子仲愿去北海,说服孔融。”

    闻糜竺之言,陶谦点了点头,道。

    “糜家乃商人之家,常去北海通商,子仲去说服孔融,再好不过。”

    “子仲可快快前去,老夫亦要多加准备。当陈平离开徐州后,吾等之计还要继续进行。”

    “是,大人。”

    糜竺拜过陶谦后,忧心忡忡的离去。糜竺知道,必须快快行动才是。

    正当糜竺想着孔融时,此时身在北海郡城的孔融,却满脸惊恐。

    足足五万黄巾,将北海郡城四面,围的水泄不通。

    孔融的守军只有一万,硬拼冲杀,是打不过的。

    在孔融看来,城下叫嚣的黄巾渠帅,管亥,勇武无双,刚刚的交锋中,孔融以折损了三员大将。如不是太史慈奋勇拼杀,黄巾甚至能破得城门。

    更加严重的是,城内粮草,只够一月之需。

    如半月过后,粮草全无,黄巾定会攻破城门,占领北海郡城。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正当孔融彷徨时,身旁的太史慈道。

    “国相大人,太史慈愿单枪匹马,深夜冲出城去,去琅邪郡搬得救兵。”

    “琅邪太守陈平,乃吾之兄弟,陈平定会派兵马前来救援。北海黄巾可破也。”

    闻太史慈之言,孔融面庞一阵抖动,叹气道。

    “讨伐董贼的陈平,当然能破得黄巾。”

    “但是,陈平现今不在琅邪,琅邪兵没有陈平指挥,是破不得北海黄巾的。”

    孔融说完此话,明显心虚。孔融的心里,是不愿求陈平的。

    陈平乃陶谦的人,孔融曾向陶谦,糜竺等人夸下海口,要用自身之力平复黄巾。

    如让陈平救援,他必会被陶谦,糜竺耻笑。到时颜面何存。

    不能求陶谦,不能求陈平,只能求与他人,并且这个人,一定不能是徐州人。

    孔融想着想着,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孔融,终于想到了救援之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