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歧_封天新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封天新政 (第3/3页)

相响应先帝大计,三州始为盟友共同抗青川。”

    “然而虽然结盟,三州面对青川虎狼之师皆是难以真正齐心抵抗。最后三位州牧在谋士陶毅青游说之下决意效仿上古三皇,推举一人为帝…这才有了禹天陛下登基,封天立国一事。”

    一段历史为女子道来,萧原和陈纯纲恭敬的聆听,却不知道明穗为何会提及这些往事。

    ”明穗斗胆一言,封天社稷并非禹氏一姓可以囊括。就算先帝无后也不可断送千万子民十数年来苦心维护的家国。明穗虽一介女流,却也知天下之大贤能居之。此番见过将军,明穗只想替先帝拟一条遗诏,萧将军可愿听?”

    “末将洗耳恭听!”萧原退后两步,跪下行礼。那秉笔太监心中惴惴不安,也是跟着跪下。

    禹塬陛下并没有所谓遗诏,身为皇后的她究竟要说什么?

    明穗见二人跪地,似乎有些紧张的咬了咬自己的下唇,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后,方才带着严肃的语气缓缓道:

    “命上将军萧原即刻回京总揽封天朝政,以先帝之名邀安国公,文鼎公入朝,并知会丞相府将先帝驾崩一事公告天下,共商国哀之礼,推举新帝之事!”明穗声音郑重,如同惊雷一般响彻两个男子的耳边。

    “竟是要推举他人成为新帝!”陈纯纲倒吸一口冷气,他一直小看了这个女子。这样有魄力的作为,甚至连男子都自愧不如。

    “国不可一日无君,封天帝位江山本由三州推举而来。那么新帝也当归于推举,昔日袭函两州州牧虽然封为一等公,但仍有竞逐帝位之资格。而我原州一脉当推举之人,便唯有一人!”

    明穗上前扶起地上的将军,深邃的眼睛看着萧原那张军人严肃的脸庞,一如看到当年沧澜男儿的坚毅和勇敢。

    “那个人…便是你…萧将军。”

    “娘娘…万万不可!”萧原连忙后退跪下。

    “萧原蒙先帝之恩,誓死护卫封天社稷。怎敢越俎代庖,妄言称帝?”

    “安国公爱民如子,文鼎公才高八斗。若是真要推举新帝,萧原义不容辞。就算丞相府反对。萧原也定会和丞相讨教一番!”

    “萧将军,正因先帝于你有恩,你心中又有百姓,明穗才有此提议,这份遗诏并非明穗虚言,而是先帝与明穗共处之时三番五次言及过的。”

    “或许…在先帝心中,这个皇位他从未贪恋过半分。只是未曾想到此番撒手,却是如此噩耗。”

    “娘娘…”萧原在战场杀敌也从未遇到过这等窘境。在这种无人可以继位之时,皇后娘娘用的方式几乎无可诋毁。

    可是这种震惊天下的政权更迭,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主持。

    “将军莫要自谦,纵观封天大局,唯有将军能制衡丞相府,亦能得民心。文鼎公与安国公皆已年迈,为了社稷万民,也请将军执行推举一事。”

    “萧将军,娘娘话已至此,做臣子的怎能驳了这番美意。按照封天礼俗,先皇驾崩一年后方能有新帝改元称帝。这期间封天大权绝对不能落入一人之手。”

    “若是将军愿意和两位公爵一同制衡丞相府,效仿青川元老会,倒也是一个稳定社稷的良策。加上有娘娘代表先帝圣意,也可平复百官黎民的疑虑。”心灰意冷的陈公公终于弄明白了明穗的意思,他惊讶于这个女子心思之缜密。心知自己大势已去,不如对未来可能成为新帝的萧原表达善意。

    “陈公公所言极是。若是将军不肯出面,恐怕当下的局面都难以为继。”

    “娘娘,萧原想问一句。若是当真有新帝登基,娘娘准备何去何从?”萧原实在不明白为何这个女子会放弃稳定江山的大好时机,却为封天相处这种缓和的推举之法。

    人会没有一点私心么?萧原也不敢相信会有如此之事。

    然而明穗听到这样的问话却像是期待已久,她眼中有着毫不掩饰的期望。

    “我呀…只希望新任的皇帝能够驱逐青川恶贼,在世人将我淡忘的时候,新帝能将我送回沧澜家乡,让我不至于终老在先帝陵园孤苦一生…”

    “这一点,冥城丞相府或许做不到,两位公爵也做不到。唯有将军也一直以此为目标。”

    “所以…萧将军,你是明穗心中最为适合的人选。或许只有你,才能让我的这些期盼变成现实。”

    原来如此,她眼中没有对于权柄的眷恋,因为她本就不属于这片土地。她所牵挂的和在乎的东西都在遥远的故国。

    萧原沉默良久,起身对皇后做了一个礼节。明穗看到此礼,眼眶竟是湿润了起来。

    “末将知道沧澜军对郡主的行礼。末将承诺,不管封天将来谁为新帝。娘娘所渴望的事情,萧原一定倾力为娘娘完成!”

    …………

    …………

    五日之后,天机会的消息终于从前线一直席卷了整个封天大地。

    整个封天上下陷入了一片喧嚣,三天圣殿覆灭,禹塬皇帝驾崩。丞相府上下竟是神秘的冥城之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都有带着一丝惶恐和观望。

    有些人认为丞相府必将谋朝篡位,有些人更是认为封天将要兴起有内战,三州将相继独立。

    这些猜测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举国惶恐之时,封天皇后颁下了驾崩的禹塬皇帝遗诏。邀安国公,文鼎公,上将军萧原,丞相慕容夜一同入京支持大局,以四人为摄政大臣共同主持先帝国哀之礼。

    整个诏文之中没有对丞相府有一丝声讨。仿佛所谓冥城之事对于上位者而言早已经是一个透明的事实。有嗅觉敏锐者道,此份遗诏之巧妙堪为政治典范。即避免了丞相府临危发难,同时又展现皇权声威。至此以后,不论丞相府掌握多少封天实权,也无法像往日那番明目张胆凌驾皇权之上

    唯有少数几人知道,诏文过后丞相府忽然派遣数人入宫归还了一件物品,摄政议会三人大惊失色,正是封天传国玉玺。

    次日,又是一道诏文。

    诏文上书效仿三皇,推举新帝。除了尚未归来的慕容丞相,安国公文鼎公与上将军萧原一同在帝都城楼公布了摄政之事。满朝文武皆听命于摄政议会,大小国事皆由摄政议会审阅批示。

    如此一来,封天迅速稳定了另一个权力中心。本以为将要动荡的局势却被这一切雷霆手段压制了下来。只是世人多有疑惑。这等沉稳急速的应对究竟是出自何人谋划?而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同时取得上将军和两位公爵的支持?

    再翌日,摄政议会再次下诏,表明推举新帝之前封天依旧沿用先帝帝号年号,贤德皇后轩辕明穗垂帘听政,为先帝社稷分忧。

    一系列的诏文接连而下,无不是为了从昔日禹氏政权往推选新帝过度,后世史家对于这场突如其来临时政权组成无不高度评价,但是深究其因时却往往语焉不详。

    唯有一点是肯定的,稳定的封天局势推动了三国争霸的进程。封天并未停止联手沧澜对青川展开攻势。整个苍歧大地最为波澜壮阔的战争,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继续谱写着史诗的乐章。

    (本书新发,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加QQ254908553。欢迎您的宝贵意见和吐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