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四章、第四节 二十八宿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第四节 二十八宿 下 (第1/5页)

    纪蒲泰:“汝当念大王殷勤咐嘱,愿说出其中缘由。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最神秘,最植入人心的文化现象。道教内容十分庞杂,若探索其起源,那可不一般,它愿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外交大臣:“那它有何主要内容?”

    纪蒲泰:“它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相信修道积德定能安乐幸福,长生久视。道家是由春秋时老子所创立。他所著《道德经》一书,首次提出了‘道’的概念,构建了新宇宙观与万物起源的理论基础。道家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修道成现为终极目标。所以,后人尊奉老子为道祖,张道陵为教祖。”

    喇嘛王:“我读过《老子》第一篇。原文我可背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请问,老子所言,是何因也?还有,我且问你,道教的原始创意来自哪里?”

    纪蒲泰:“大王所提,是很深奥的问题。我也只能按我所理解的回答您。本章首先表明了老子对宇宙本原的看法。‘道’包罗万象,非同寻常,是一种宇宙观,它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客观规律只是其中之一。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奥,只是有些客观事物人们不知道。所以,它是宇宙天地万物奥妙理解的总门径。”

    喇嘛王:“你这样的解是还是行得通。看来,老子‘道’的说法,并不是故弄玄虚。可它的原是教义有那几种?”

    纪蒲泰:“据我分析,道教大致是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衍化而来的:一是鬼神崇拜,二是神仙之说和方术修炼,三是黄老学说的神秘主义传承。”

    喇嘛王:“它都表现在哪里?”

    纪蒲泰:“道教以它的清静无为,修道成仙为目的,它的这种特质,是现世的人们求得了生命的宁谧和圆满。”

    喇嘛王:“啊,这种教义倒和佛教的教一很相似。看样子,二者之间并未有抵触,还有和谐共处之意。”

    纪蒲泰:“我赞成大王的言语。所以,在中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学究天人的李白,苏东坡,都对它如痴如醉。”

    喇嘛王:“这些饱学之士都迷恋上道教,看来,道教还真好,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心灵的救治良方,非同凡响。”

    纪蒲泰:“我希望咱们在道教和佛教之间,搭建一座相互构通的桥梁。大王看,怎么样?”

    喇嘛王:“这我得全面了解道教的发展史,及符策咒语,修真养生等等之后,在答复你。现在,我们还是探论天文知识,因为所谈二十八宿的起源,我们还未真正弄清哩。”

    纪蒲泰:“好。我尊重大王的意思。如果比较一下我国二十八宿,和西方黄道十二宫与人体的对应关系,似乎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处,尽管它们之间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喇嘛王:“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你是否能举例?”

    纪蒲泰:“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它提醒我们在进行东西方,远古天文学的比较研究时,应当慎重行事。例如;我国将北斗七星称为帝王之车,英国古代将其称为‘犁’,有时也称为‘查理士的马车’,或简称为‘马车’。”

    喇嘛王:“啊。这后面的名称,东西方也几乎相似,这你还有啥说的?”

    纪蒲泰:“这种相似,也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文化交流。”

    喇嘛王:“这没什么不可思意。因远古时人类的迁徙,要比我们通常想想的要远得多,交流也要频繁复杂得多。”

    纪蒲泰:“大王这么一说,倒提醒了我。但是,要想证明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是地道的国粹,还需要与外国人费不少口舌,说服他们。”

    喇嘛众臣:“这怎么说?”

    偌尔曼接着说:“因为,不但中国有二十八宿,印度也有二十八宿,阿拉伯,埃及,伊朗,巴比伦,印第安人同样有,或似乎有二十八宿。”

    喇嘛王:“看样子。二十八宿起源有争头,也不知什么时间才能争个够?”

    纪蒲泰:“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二十八宿体系,是否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偌尔曼:“我想是肯定的。因为,它们很相似,或比较相似。而且,正象刚才大王所说的,古代确实存在着广泛的超过我们想象的文化交流。”

    纪蒲泰:“有道理,我举例:我国古代称娄宿为天狱,埃及人则想象其为一个被铁链锁着的人;英仙座的一颗星阿拉伯人称为死神,我国则命名为积尸;我国广泛使用的岁星十二年周期,和六十甲子周期,印度同样有这两个周期;我国东方青龙七宿所在的范围,大体相当于欧洲人的天龙星座;再说,西方称交点月为天龙月,我国则有‘龙戏珠’的说法;”

    喇嘛王:“这些相似之处,和我们刚才谈到过的相似星宿神话,参商不相见等等,很难完全归入巧合。这你们怎么说?”

    纪蒲泰:“那我只好谈第二个问题。这也是世人争论不休的问题。二十八宿体系,究竟在哪个国家首先出现?木前,学术界对此争议不断,不过从总的来说,大体上形成中国起源说,和印度起源说两种。”

    喇嘛王:“看样子,这两种起源说,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依我看,欲判断二十八宿,在中国和印度的孰先孰后,首先要追溯文明起源和天文起源的孰先孰后。才能辩分晓,让世人知道。”

    纪蒲泰:“说的好。历史上黄河文明,和恒河文明同样久远古老,而难分伯仲。据研究,印度的天象观测记录,始于公元前3100年,而我国的甲骨文最早在四千年,表面上看来,相对较迟。但是,我认为,甲骨文已是成熟之文字,且仅限于占卜之用,在其之前,当早有文字和文献,极有可能记录过古人观测天象的成果,或因兵祸朝代更迭,可能早已湮毁,而没留下天文记录。”

    喇嘛王:“你所说的,我信服。我国传说时代伏羲已观天文,创八卦,河图,洛书亦起源于天象。”

    纪蒲泰:“正如大王所说。新石器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