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第一节 发现美洲 (第1/3页)
纪蒲泰:“那时恰好,有一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他确信地球是个大圆球。” 喇嘛众臣:“他怎样相信地球是个圆球?” 纪蒲泰:“哥伦布认为,大地既然是个圆球,那么,到东方不一定向东走。” 喇嘛首相:“那他往哪个方向走?” 纪蒲泰:“他认为,从欧洲向西去,一定也能到达印度和中国。” 喇嘛王:“他的设想怎么说?他实现这个梦想了么?” 偌尔曼:“哥伦布勇敢而大胆的设想,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于是,1492年,他的设想开始实现,由他亲自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向西起航了。” 喇嘛王:“那结果怎样?他到达印度和中国了么?” 偌尔曼:“你听我说。因为,哥伦布没料到实际地球的大小,远比他想象的要大。结果,他的设想虽然正确,但是,他的船队没有到达东方。” 喇嘛王:“那他到了什么地方?” 偌尔曼:“他率领的船队,只是横渡了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和加勒比海中的一些岛屿。因此,他误认为已登上了新大陆印度领土,便停止航行。” 喇嘛众臣:“这家伙,真无能!往东偏往西方行。” 喇嘛王:“不,你们可不要小看了他。” 偌尔曼:“不错,他也算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 喇嘛王:“是呀。因此,我还是想听听他的事迹呀?希望你能讲详细吧。” 偌尔曼:“因此,我得首先讲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你们听一听。” 喇嘛王:“行。这样的故事,是有关海洋的事,我们内陆的人,也喜欢听。” 偌尔曼:“那是一个航海家和冒险家的时代。十五世纪,一个时代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而拉幕的绳子cao纵在葡萄牙手中。” 外交大臣:“这个故事,一定好听。” 偌尔曼:“在那时代,葡萄牙真厉害,厚积薄发,数度杨帆出海。终于打通了印度航线,财富滚滚而来,以崭新的姿态在欧洲崛起。西班牙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也不甘落后,几乎是在同时,西班牙在航海探险事业上取得的突破,足以和葡萄牙一争雄长。” 喇嘛王:“那欧洲其它的国家呢?他们就甘心落伍吗?” 偌尔曼:“那是个各国争雄的时代,谁都想称霸海洋。” 喇嘛王:“那结果怎样?” 偌尔曼:“这是个群雄争霸海洋的故事,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峰回路转,英国、法国、俄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登场,各称英豪,要在地理大发现中分一杯羹。” 纪蒲泰:“于是,在这些航海探险与掠夺贸易的过程中,发现美洲,完成环球航行,一个个陌生的角落接连被发现,世界逐渐被连在一起,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一个个名字被永久地载入航海史册。” 偌尔曼:“人类从此以全新的眼光,和思维模式来审视自己赖以生存的这颗尉蓝色星球。所以,这一连接人类几大文明区域的时代,被人们称之为大航海时代。” 喇嘛王:“可哥伦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故事你们还未讲呀?” 偌尔曼:“要说哥伦布是啥人。让我说,是圣塔菲协定,使哥伦布得遇知音。” 喇嘛王:“人要想完成一件宏伟大业,知音难寻呀。” 偌尔曼:“不错。所以,我首先得说,西班牙在经历了长达七个世界的收复失地的运动,以及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后,终于以卡斯蒂女王伊沙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一世的联姻而统一。为了不让葡萄牙人占尽先机,西班牙在1478年,就与其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个势力范围的划分,正是哥伦布得以发现美洲的客观条件之一。” 喇嘛王:“那哥伦布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偌尔曼:“所以,哥伦布才来到西班亚。” 喇嘛王:“那为啥?” 偌尔曼:“因为哥伦布在葡萄牙,受到冷遇后,心情不好。可屋漏偏逢连阴雨,他的妻子费莉帕在此期间又去世了。在双重打击下,无奈,他开始寻求出路。费莉帕原为富家女,她的离去,使家里失去了主要经济支柱。这意味着从此哥伦布要独自担负起抚养幼子迭戈的责任。” 喇嘛王:“这意味着哥伦布从此沦位穷困潦倒的人。” 偌尔曼:“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哥伦布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决定。为了避免责权人逼债,也为了另寻明君,来支持自己的计划,他决定前往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 喇嘛王:“那他去西班牙,都干了些啥?” 偌尔曼:“因此,我得给您介绍一下西班牙。” 外加大臣:“那正好呀。也好让大家了解了解西班牙。” 喇嘛众臣:“让他快说吧?” 扎布:“我也急着听呀。” 喇嘛王:“都别乱插话,让他讲呀。” 偌尔曼:“西班牙处于西欧最西端,与葡萄牙一样,是欧洲大陆上向西伸入大西洋最远的海角。西班牙从中世纪以来,就是一个航海强国。在14纪末期时,就发现了加那利群岛,早在1393年,就从那里运回了第一批奴隶。1402年,便在加那利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永久居民点。后来,对加那利群岛的归属权,引起了西蒲两国的长期争执,最终导致了1478年势力范围的划分。” 喇嘛王:“啊,这就是西蒲两国争霸的原因。” 偌尔曼:“由于西班牙连年战事,在当时,处于卡斯蒂伊莎贝拉女王,与阿拉国王婓迪南一世政治联姻,而统一后不久西班牙的国力并不强大。伊莎贝拉女王,为了收复失地,打击摩尔人,甚至典当了自己的首饰,以充军费。哥伦布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入了西班牙的探险历史记载中。” 喇嘛王:“那哥伦布能成行吗?” 偌尔曼:“1485年,哥伦布携幼子,来到了加的斯湾的安达卢西亚小镇帕洛斯。他先在拉比达修道院容身。后又把西航到达印度的计划,首先介绍给了修道院院长。院长把它转送给一些神甫传阅。神甫又把哥伦布的计划,推荐给了卡斯蒂最富有的权贵们。而美迪纳赛公爵,把这个计划介绍给伊莎贝拉女王。希望她能批准,并答应自己出资组织这次探险。” 喇嘛王:“这一下,哥伦布或许有希望。” 偌尔曼:“命运也对他不怎么样。在1486年,女王把哥伦布召进皇宫,表面上她下令把这个建议,转交给一个特别委员会审议。实质上是女王的拖延政策而已。” 喇嘛首相:“那哥伦布会怎样?” 偌尔曼:“在哥伦布与委员会谈判的时候,无奈的哥伦布,只好过着靠公爵施舍的日子。” 喇嘛王:“那整个西班牙就没人对他的计划感兴趣?” 偌尔曼:“也不是,只是机会还未到来。” 纪蒲泰:“在那时,他的计划一再被否决。” 喇嘛众臣:“那为什么呀,是西班牙没钱吗?” 纪蒲泰:“这个由女王的神甫和宫廷官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在经过历经四年的审议之后,终于对哥伦布的计划,做出了否定的结论。” 喇嘛王:“这又一次打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