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一章、第三节 地球奥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第三节 地球奥秘 (第3/3页)

在。”

    喇嘛王:“这怎样解释啊?”

    纪蒲泰:“换句话说,任何一点的座标数有9个,其中3个座标是我们所知道的三度空间,其他6个座标是在另外的空间里。”

    喇嘛王:“这种观点没啥稀奇,它竟然和曼荼罗中的三维时间与三维空间极为相似。”

    偌尔曼:“那什么是三维空间呢?大王可否简单地讲一下它的意思。”

    喇嘛王:“简单地说,就是前后、上下、左右,也就是六合。”

    偌尔曼:“这又怎么说?”

    喇嘛王:“曼荼罗中的三维空间,是最复杂的,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最典型的‘六合’思维。这就是所有人类都能理解的宇宙空间环境。迷宫……”

    偌尔曼:“曼陀罗,我可真不懂!”

    纪蒲泰:“曼荼罗,在藏传佛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佛教文化中最吸引人的精华部分。”

    喇嘛王:“它不仅象征本尊的智慧和威德,同时也是一种显示佛教宇宙真理的图绘,一种‘无限大宇宙’和‘内在小宇宙’相即的微妙空间。”

    偌尔曼:“这智慧真是玄而又玄?令人感叹?”

    喇嘛王:“它通过虔诚地观想,修行者可以从中得到本尊的加持,获得涤荡身心的纯净力量。”

    偌尔曼:“但愿我有这样的理想!”

    喇嘛王:“目前,人类有没有办法去探求,地球内部是不是真的有人类呢?或许不是在地球内部,而是在地球以外空间,那里有另一颗星球,有另一个空间的人类,他们和我们是同样存在的吗?”

    偌尔曼:“这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

    喇嘛王:“那我们就再讨论下去。”

    喇嘛众臣:“那地球内部到底怎么样,我们也不敢想象。还是让他们说出真象,让我们听听究竟什么样?”

    喇嘛首相:“地球里面很神秘,可是谁也不能钻到地心里。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呢?”

    偌尔曼:“你们都想知道地球内部的构造,很好。说它神秘,因为谁也没法到达地心里。说它复杂,一经了解,又很一般。”

    外交大臣:“那它怎样复杂,又很一般?”

    偌尔曼:“大家都吃过鸡蛋吧。地球内部的构造,很一般,就象一颗煮熟了的鸡蛋。若讲理论,它就复杂了。”

    喇嘛王:“那请直言。它为什么象个鸡蛋?”

    偌尔曼:“别看这个结论很简单,它却凝聚着无数科学家长期劳动的心血。”

    扎布:“不是说,地下又十八层地狱么?难道地球模样竟这样简单,里面没有魔鬼或神仙?”

    纪蒲泰:“大叔想的离题远了。1909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1857—1936年),在一次大的地震中,首先记录到地震波在地下(指陆地)四十三、四公里传播速度突然增快。”

    喇嘛王:“那说明了什么?”

    纪蒲泰:“显然这说明,在这个深度以下,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人们就把这个交接面成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喇嘛王:“有人对这个问题验证过吗?”

    偌尔曼:“后来,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在1914年测出地下2898公里处,纵波速度骤然降低,横波完全消失了,又出现了一个大的交接面,说明地球更深的内部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便是‘古登堡不连接面’,(简称古登保面)。”

    喇嘛众臣:“这个面,那个面,都是些外国人名,我们都不懂。那干脆直截了当说清楚算了。”

    纪蒲泰:“那我接着谈。两个较大的不连续面(地球内部,还有一些较小的不连接面),把地球明显地分成三大圈层。”

    喇嘛众臣:“啊。这样说,我们还能懂。”

    纪蒲泰:“莫霍面以上的就是地壳,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称做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叫地幔。就这么简单。”

    喇嘛王:“你们看,它多么象一颗煮熟的鸡蛋啊!”

    偌尔曼:“大王说的一点也不错,就这么简单。”

    喇嘛首相:“我还有一点不明确,你们说过,什么是地核?”

    偌尔曼:“这个问题么。地核,据目前的测试,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结论,可能是由密度很大的熔融的铁和一些镍,以及微量的钴等元素所组成。”

    喇嘛众臣:“照你所说,地核内是啥样子呀?”

    偌尔曼:“据说,核内的压力高达300—360万个大气压,温度在4000—5000度以上。”

    外交大臣:“那样高的温度,还不把石头融化了?”

    偌尔曼:“你说的一点也不错呀。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浆,不就是把石头融化了。”

    纪蒲泰:“是呀。就目前的测试手段来说,人们对地核的认识,至今或者以后较长时期内,将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等待人们去破解。”

    喇嘛王:“且慢,地核你说了啦,可地幔是啥?我们可不知道呀。”

    纪蒲泰:“地幔吗,好有一比,象鸡蛋的‘蛋清’部分。不过,它不是呈流体壮的蛋白质。”

    喇嘛首相:“那它是什么物体?”

    偌尔曼:“我来解释。目前认为,地幔部分具有固态特征,但其上部(地下70—400公里)物质比较软,可以缓慢流动,故称‘软流层’(又叫软流圈)。”

    喇嘛众臣:“那么说,地幔比较软,流动缓慢,所以,叫软流圈?”

    偌尔曼:“这是众学者之见。地球物理学家推测,软流圈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说它们脱变生热,温度达1300—2000度,近岩石熔点,储藏在此层岩浆岩,呈可塑状态。”

    喇嘛王:“它的可塑性,对地球来说,有啥用?”

    纪蒲泰:“地壳的构造变动,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都和此层息息相关。目前,人们对它格外重视。”

    喇嘛众臣:“火山喷发,那可不得了。那什么又是地壳?”

    纪蒲泰:“你们想知道。莫霍面以上至地面,就是地壳。它就象鸡蛋的蛋壳。确切地说,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地壳之上,它既看得见,又能摸得着。”

    喇嘛王:“那么说,人类天天和地壳打交道。它不仅供给人类吃、穿、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源,它还是地球演化历史的见证人。”

    偌尔曼:“大王真是吃透了地球奥秘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想了解地球历史上的‘亘古世界’,去研究史前的洪荒时代,必须先认识一下这位‘见证人’。”

    喇嘛王:“这里面的科学知识太深,我们一时半会儿也了解不完。不如再谈一下猿猴和古猿,更深一步了解人类的祖先,以了却我心中的疑团与遗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