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我心归北 (第2/2页)
腹便便的商贾摇着折扇,穿着儒衫的文人度着方步,逗留在胭脂水粉店的女子挑着腮红,各色人等行走在青石板大街上,熙熙攘攘,仿佛让人恍若身处成都这般大城一样的错觉。 街道拥挤,王欢又不喜大棒开道,于是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才到得知府衙门,下马进门,王欢在许铁柱的带领下,直奔后院。 陈奇瑜的居室,在后进一间小院里,院子不大,却有竹有水,清静自然,虽处夏日,但人心自凉。 有仆役守候在门口,认得王欢,躬身施礼,转身轻轻的将房门推开。 王欢疾走几步,抢在前面走进门内,一股子浓烈的中药味,扑面而来。 房内不大,一张踏步床就占去了大半面积,室内没有旁人,陈琨红着眼睛,正蹲在屋内角落里守着一个小土炉熬着一只瓦罐,罐内汁液沸腾,正在煮着中药。 听见门响,陈琨回头,见是王欢到来,吃了一惊,赶紧的作势要起身迎接。 王欢摆摆手,示意无须如此,他的目光,定定的落在床上。 一位面容枯瘦、满面死灰色的老者,正闭目躺在床上,虽值盛夏,屋内又有火炉熬药,温度很高,守在炉子前的陈琨一身短打,依然热得汗流浃背,流下的汗水打湿了衣裳,可是床上的老者,却盖着一床缎面棉被。 “先生畏寒,昏迷中一直低声念着冷,所以盖着棉被。”许铁柱跟在王欢身后,轻声解释道。 王欢一言不发,缓步走到床边,在一张凳子上坐下,看着沉睡的陈奇瑜,神情复杂。 名满天下的阁臣,叱咤风云的人物,此刻如一位寻常农家老者,静静的躺着,谁也想不到,这位行将就木的人,当年曾经差点改变大明朝的命运,一双往日里能刺透人心的眼神已然暗淡无光,精神炯炯的面容如枯萎的老树,失去了生机,那曾经傲然挺立于百万雄兵之前的身躯,再没有了似青松般挺拔的姿态,被包裹在棉被里,一动不动。
王欢闭上眼,缓缓做了一个深呼吸,慢慢伸出手去,捏住了陈奇瑜露在被子外面的一只手。 手瘦而无rou,仿佛就是骨头包着一层皮。 王欢紧紧捏着,感受着那只手上淡淡的体温。 身后传来一阵似有似无的抽泣,那是陈琨,他蹲在炉子边上,边哭边熬药。 手中的脉搏,跳动的节奏几不可闻,王欢尽力去感应,才能察觉到一丝丝微不足道的颤动,这颤动如此微弱,仿佛随时都会停止。 再也无法恢复。 无人说话,心意自通。 王欢握着陈奇瑜的手,如入定的老僧,坐了许久。 室内的中药味如檀香绕梁,一重接着一重,染了王欢一身。 陈琨终于看不下去了,他擦擦眼泪,走过来轻声对王欢道:“大人,总督大人已经昏迷了好几天,这会儿不会醒的,大人且先忙碌,如有苏醒迹象,下官马上通知大人罢。” 许铁柱也附和道:“大人百事缠身,守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就交给陈琨和我,大人先走吧。” 两人说得恳切,发自肺腑,王欢发了一会呆,觉得说得不错,正欲抽身,却突然觉得,捏着的陈奇瑜的手,紧了一紧。 王欢大吃一惊,忙看向陈奇瑜的眼睛,却发现他两眼仍然紧闭,没有丝毫睁开的迹象。 紧接着,那只手吃力的颤抖着把王欢的手慢慢移动,挪到了陈奇瑜的心窝子上面。 站在后面的陈琨和许铁柱又惊又喜,悲声连呼。 陈奇瑜的眼睛始终没有睁开,面色死灰,除了那只手,全身没有一处动弹。 王欢的手任由陈奇瑜牵动着,在他的心脏处听了下来。 心脏微弱的跳动,隔着棉被,隐隐的撼动着王欢的手。 接着,陈奇瑜的手松开王欢,颤抖着抬起,指了一个方向。 他指的很吃力,吃力得王欢不得不用手轻轻的托住,才能让它不至于掉下来。 一滴清泪,从陈奇瑜紧闭着的双眼角上慢慢流出,沿着密密的皱纹纹路,滴到了枕头上。 王欢抬起头来,顺着陈奇瑜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那是床的另一端,除了白色的蚊帐,什么都没有。 但王欢知道,那是北方。 北京所在的方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