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倾唐_第一百一十二章 抗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抗旱 (第2/2页)

  武宗期间大力打压佛教,从各大寺院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土地,到了懿宗时期皇帝带着头信奉佛教。佛教的势力很快就死灰复燃。重新占领的大量的优质土地。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他们名下的土地也不用缴税。引得周围的有地的农民纷纷纳献土地来投靠。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能够取得税收的土地越来越少,但是享受国家的俸禄的人却是越来越多。官府为了能够更好的供养上层的那些皇亲国戚和各级官吏,不得不让加税。

    遇到荒年还要将税收加重两到三倍,没有饭吃的农民只好铤而走险,加入造反的大军。反正不造反是被窝囊的欺压至死,造反或许还能有条活路。所以就有了黄巢、王仙芝一举攻占三个州。

    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榨干了大唐王朝最后一点元气。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已经没有能力再治理天下了。各镇节度使自相攻伐,再也不听唐天子的命令。

    前几天许阳秘密派往幽州的探子发回的密报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幽州节度使李可举与成德节度使王镕准备攻打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因为这王处存现在还在遵从朝廷号令。他们两人想将义武镇平分掉。现在已经准备调兵遣将,就等着开打。

    许阳继续派出大量的探子,密切关注北方几个军镇的动静。只是现在家里的旱情让他不敢轻易出动。否则趁着这个机会将幽州以北的土地全部纳入自己的势力,将能够更大程度的壮大自己。

    事实证明古人的智慧并不比后人差,老何的几徒弟将图纸画出来,然后向召集起来的木匠演示一次。这些人很快就学会如何制作这龙骨水车。做出来的东西一点都不比老何的差。如今这永济渠的两岸都是水车在昼夜不停的将河里的水灌到周围的农田中。

    据说黄河岸边的莘县、临黄等出现了三丈长的水车,需要四个壮汉一起踩动踏板才能转动起来。提水的效率更是大大的加强了。光启元年四月底,魏博六州大面积的旱情在许阳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被遏制住了。

    看着田野中逐渐返青的麦子,许阳心中终于舒了一口气。如果今年不能抗过去,怕是魏博镇不知道又要有多少人会流离失所、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到时候都能够怕是又要有一个大的动荡。届时怕是会让那些黑暗中蠢蠢欲动的家伙找到机会针对许阳发动一系列的反抗活动。虽然许阳有把握将这些人都一一格杀,可毕竟要费一番手脚。而且说不定会有多少人丧命。

    看着永济渠中露出河底的水流,崔琰站在许阳身后汇报着半个月来各地抗旱的成果。

    “博州地近黄河,多以黄河水浇灌田地。共修水渠约两千余处,合计两千多里。民夫昼夜不停的在河堤上踏着水车浇灌。共计灌溉麦田四万余顷。魏州上下共计灌溉田地五千顷。其他各州受到的旱情较轻,每州灌溉大约三千顷左右。由于蝗灾和旱情的影响,各地墒情比往年要差许多。预计减产约三成左右。如果今年秋天雨水充足,秋天的庄稼收获后可以勉强支持过明年麦收。前提是今年没有大的战乱和工程建设。”

    许阳点点头说道:“很好,我本来预计今年减产要五成左右。当初若不是将蝗虫灾害及早扑灭,怕是要减产七成。今年的下税减少两成。朝廷那里暂时不要缴纳粮食了。等到秋后一起算清再说。”

    崔琰为难的说道:“节帅刚刚接任魏博节度便不向朝廷输送税赋,怕是朝中有人要对你不满了。”

    “谁爱不满就不满去。他们能耐我何?况且朝廷目前自顾不暇,那里还有精力顾得过来咱们。前几年听说韩简与那乐彦贞就没有向朝廷缴纳过多少赋税。今年咱们也不能缴纳。现在的朝廷中田令孜一掌遮天,送去的赋税怕是都进了他和陈敬瑄的口袋中。索性就不交了。”许阳满不在乎的说道。

    崔琰叹口气说道:“如此说来,咱们就好好的督促百姓准备夏收。然后只收一成的税赋。”

    许阳看着他,说道:“对,就按照这个条件去做。有敢于私自加重税收的统统军法从事。百姓生活困苦,咱们不能再层层盘剥了。得让他们有个好一点的休养生息的环境。否则天下真要大乱了。”

    崔琰称赞了几句许阳真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就安排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