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迈入千万俱乐部(求推荐) (第2/2页)
接下来的一周,李景然的智子超级翻译工作室一直处于一种异常忙绿的状态,包括他这个老板,每个人都在满负荷的运转。 首先就是那帮来自天南海北,要求采访或者做专访的媒体。李景然这次没有来者不拒,而是从中挑了三四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一家报纸,两家电视和一家网络媒体,跟他们约定了采访的时间后,其余就全部给“婉拒”了。他现在的名气基本上已经够他现阶段公司的发展所需。 其次,得益于李景然前段时间的“名声大噪”,工作室的业务量,实际上在他陪美国客人的第三天,就有了一个井喷似的增长。以前,李景然的工作室,平均每天可以接到二十来笔业务,总金额在一万元左右;但现在,平均每天的业务量至少都在50笔以上,最多的一天达到了166笔,总金额超过十万!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每年超过千万的营业额,那是一点压力也没有。 营业收入过千万,看起来似乎并不起眼,在中国无数的公司企业当中也只能算个中小企业。但要说道利润率,那李景然称二哥,就没人敢称大哥了!一千多万的营业额,对李景然来说,基本上就等同于一千多万的纯利润!而所谓的成本,也无非就是给几个员工和一些“马甲”发的工资和奖金以及写字楼的租金,连零头都不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什么行业能有这种和“无本买卖”差不多的暴利?根本没有!真的要比利润率的话,他能够让那些所谓的高利润行业,如化妆皮,奢侈品,日用化工,白酒医药的老总羡慕嫉妒恨到死! 业务的剧烈增长,带来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让他手下的三个业务助理,由以前的一天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看电影,听音乐”或者“趁机学习充电”,到现在的从上班一开始直到下班结束,一直都在忙着接业务,几乎就没有歇息的机会。
三个菜鸟虽然忙,不过,李景然却暂时并没有再增加接单业务员的打算。他打算再等等,再看看,看看这三个新人的“潜力”。已经和他有了一种“暧昧关系”的雷子恩他不担心,但是刘健和周妍,以后能否给他们增加担子,让其独挡一面,那还是需要趁此机会好好考验一番的。 虽然接单业务员没有增加,但是那些“挂羊头,卖狗rou”的学生“临时工”,却是增加了不少。 首先,他让北外的水笙在北外的宣传栏和BBS上以“智子超翻”的名义贴出招聘启事,招聘六个临时翻译,语种不限。招谁,如何招,以及考验测试的事,他把权力完全给了水笙这个北外大二的学生。同时告诉她,鉴于她在过去两个月中的出色表现,自己决定提升她为“北外翻译组组长”,管辖其余九名译员。组长的权力包括: 优先选择译文的权力,向组员分配剩下译文的权力。除此之外,李景然还给了水笙一个组长才有的特别权力,那就是从组员的收入中提成的权力,比例为10%。 李景然给她升值,让她当组长,小姑娘自然是喜出望外。心思剔透的她立刻在心中算了一遍: 如果一个组员一个月能够赚1000块钱的话,那么她可以从中提100元,现在她手中有9个组员,那么一个月就可以提900元,加上她自己翻译所得的差不多两千块钱,现在的她,每个月就可以赚接近三千块钱了。 “咯咯,三千多块钱啊!那可是三千多啊!”坐在宿舍电脑前不停按着计算器的水笙“咯咯”偷笑,那双漂亮的丹凤眼前不停的冒着小星星,“那可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也不一定能够拿到的薪水呀!实际上,随着翻译熟练程度的增加,每个组员只要努力,一个月肯定不止赚1000块钱,自己的那几个闺蜜,现在不也能够赚一千五六一个月了么?他们挣得越多,自己的提成也就越多。不行,这次为李哥招聘的临时译手,自己一定要把好关——那也可是为自己把关啊!” 水笙能这么想,其实就已经达到了李景然的目的。而除了北外以外,他还准备在上外,广外,西外和C外其他四所中国最主要的外国语学院内招一批马甲,来充当他的“幌子”。所有的cao作模式可以仿照北外,不同的是,他先需要在其他四所外国语学院同时招聘几个临时译手,观察一两个月后,然后再来决定谁来当翻译组的组长。 ———————————— 收藏了木有?推荐了木有? 还有三江票啊,竟然滑到了最后几名!兄弟们,难道席子的这本书就这么的“不堪入目”激不起你们的G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