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清夫人来访 (第1/2页)
正说间,孟昭带着三个人进来,两个中年男子,一个少年。 这两个中年男子一身的精悍气息,眼睛特别明亮,一瞧便知不是寻常人物。 如此人物,竟然不为重用,楚国韩国不亡,天理何在秦异人看在眼里,为李冰和郑国鸣不平了。 不说别的,光是瞧两人的气质就知道二人非常人可比,若是生在秦国,一定会引人注意。更别说,二人为了治水四处奔走,若是在秦国一定会上达天听,见到秦王。秦王一听他们的见解,一定会欣然同意。 而李冰和郑国却是奔走了半辈子,竟然无人重视,弥足怪事。 是不是因为他们太穷秦异人打量二人的衣着,只见二人的粗布袍衫摞满了补丁,却是浆洗得很是干净。 以出身取士,何其谬也秦异人大是感慨。 在秦国,用人只看才干,不看出身,要是有才干,即使布衣之士也能取高位;若是无才,哪怕是王子王孙,到老不过一老卒。在山东之地,不论才干,只论出身,尤其是楚国,因为世家把持朝政,把出身门第看得特别重。 那个少年也是一身的粗布袍衫,却是长相阳光,让人大生好感。唯一的不足,就是他挺好奇,一双眼睛四下里乱瞧。 李冰见过王太孙。左边的是李冰,冲秦异人见礼。 郑国见过王太孙。右边的是郑国,冲秦异人施礼。 二人说话声音清朗,中气十足。秦异人笑道:二位请免礼。这位是打量着少年。 王太孙。这是草民犬子。李二郎。李冰忙回答,道:犬子年幼,却是治水颇有天赋,是以草民带他来了。 李冰的儿子都江堰不是李冰一人之功,还有他儿子的功劳,就是这位少年吧秦异人在心里想。 都江堰是李冰父子合力修成,李冰的儿子也有大功。 请坐。秦异人侧身相请。 谢王太孙。李冰和郑国李二郎也不推辞,坐了下来。 秦异人亲手为三人斟上茶水。三人颇有些受宠惹惊,一个劲的说不敢当。 他们三人是低贱的布衣,不为人重视,遭人白眼是最正常的结果。秦异人这个王太孙亲手为三人斟茶,对于三人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隆遇,要三人不激动都不成。 秦异人招呼黄石公尉缭李斯和韩非坐过来,听听李冰和郑国的见解,这才道:大秦欲治关中之水,却是缺水工。这才张榜招贤,三位揭榜而来。想必是有高见,不知三位何以教我 久闻秦国不尚虚礼,只重实务,今日一见,果是不假。李冰很是感慨,道:李冰平生奔走,见过不少楚国权贵,无论是他们的公干处,还是宅院,无不是雕梁画栋,极尽工巧之能事。而王太孙府里却是质朴,不尚奢华。更难得的是,王太孙没有虚礼,而是直问公务,李冰佩服。 是呀。郑国也是赞成这话,大声附和一句。 郑国奔走,见过韩桓惠王,进过韩国王宫,深知韩国王宫的奢华。秦异人的王太孙府与之相比,可以说是寒酸之至。 这对于一心做事的李冰和郑国来说,却是最好的激赏,唯有不尚奢华,追求实务之辈,才是建功立业的人。 感慨一完,李冰就直入主题了,道:我与郑兄相商,以为关中之地八百里平川,土地肥沃,若是有一利民水利,关中更加富饶,秦将更强。至于这修水利之事,我们以为有两策。 哪两策秦异人忙问道。 下策是小修,修一些水渠,引水灌溉即可。李冰先说下策。 若要如此的话,大秦也不会出榜招水工了,秦之水工能胜任此事。秦异人当即否定,道:秦国虽无二位这样了得的水工,却也有能修水利之水工。 秦国缺的是绝世水工,至于一般的水工,还真不缺。要是小修的话,秦国的水工完全可以胜任。 好李冰和郑国互视一眼,眼里掠过一抹惊喜。 秦国不小修,那就是要大修了,他们就有大展身手的良机了,要他们不欢喜都不成。 大修就是修一条集排水和灌溉于一体的水渠,由一条主渠和众多的支渠毛渠组成。如此一来,关中就会旱涝保收。郑国接过话头,颇为兴奋的道。 这说法与蔡泽的谋划不谋而合。蔡泽提出,要在关中修一条集排水和灌溉于一体的水渠,没想到李冰和郑国也有此心。 好黄石公尉缭李斯韩非他们当然知道若真的修成的话对秦国的好处,大声赞赏。 想法不错,大秦也是如此想,这才发榜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