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四回 辩(二) (第1/2页)
“那么你觉着这晋国应该如何做呢?”苏无极继续问道。 苏无极这还是第一个问题,他想要问的问题有许多,还包括自己祖国的未来。 还有他这百花谷的未来,这“百花谷”毕竟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政权,这里还有这么多跟随自己忠义之士,还有那么多渴望成功的年轻人,自己不能那么自私,不能说只顾着为了自己的政治路线,而置这些来投奔他的手下于不顾,那叫不义!甚至为了自己政治路线,将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政权拱手让人,那就更不义了。 既然站在这个位子上,就必须为手底下的人谋划未来,谋划利益,这是一名当领袖应该去做的。 最后还有他妻子的未来,苏无极也得多问问,这四位妻子可是与自己同患难,又帮助了自己这么多,不能不让她们过上好日子。 至于自己的未来,可问可不问,只要前面的问题有了答案,这自己的未来还需要答案吗? 苏无极身为神夏大陆的一份子,时常有一个危机感,那就是人在某种危机下是绝对自私的,他担忧今后如若真的大灾难降临,这一个天下会不会走向灭亡的道路。 他似乎有一种这样的冥冥之感。 作为楚国的堂堂皇子,苏无极是一个另类,青年时期不是吃喝玩乐为本,而是以天下为根,以自己的子民为本,现在他这个梦想依旧没有放弃,所以他还得多问问。他害怕自己今后路线走错,一步错,步步错,所以他得多学学。 这两位心中都是想要向对方请教之人,赵羽天呢?他心中怎么能够没有疑问?这一个大陆究竟还有哪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晋国楚国过去的恩怨究竟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握手言和的可能性,这其中还有哪一些历史细节? 这一些赵羽天难道不需要知道吗? 难道不需要彻彻底底了解吗?不了解,何以成功? 相互学习,相互当别人的老师,他们都是智者。 赵羽天有些口渴,喝了一口清茶,继续为他排忧解难,说句实话,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出谋划策了,过去的时候都是别人帮自己出谋划策,自己在一旁听,然后决策。 现在却到了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等待别人的决断。 山转水转,曾经的一代领袖当了谋士,这还真是有趣。 这一刻赵羽天作为谋士,自然很清楚虽然自己说了这么多,但是最后的决定权完全在苏无极手里。 苏无极没有言语,继续聆听。 赵羽天开始整理心中的言辞,又滔滔长河起来,“通过做人的智慧与巧妙的手段去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利益矛盾,此乃帝王之谋;通过眼光与胆识去谋划两者的共同未来,此乃帝王之策;如何树立威信让既得利益集团不敢过于造次,让他们相信法律的威严,不敢暗箱cao作,以威服人,由外及内的方式让这一类人服从,这是帝王之威;让一般大众相信做好人依旧能够功成名就,通关过以德服人方式让一般大众满意,由内及外让他们尊敬,这是帝王之德;不仇视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法律第一,以身作则,这是帝王之明;面对既得利益集团能够不怒而威,让这些人不敢太过于放纵,不敢太过于贪欲,清楚凡事都有一个底线,而面对一般大众却能够平易近人,让一般大作永远劳有所获,这是帝王之义。能够凝聚年轻一辈的人心,让年轻一辈之中有志之士,有德之士,有才之士,有义之士脱颖而出,实现理想抱负,从而为国家效力,这是帝王之智。” 听完赵羽天一席长言,苏无极默然良久,心中有了答案,有些话他非常赞同,有些话不置可否。 这些身处高位的人,他们都有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是别人说什么,他们就言听计从,否则苏无极如何当百花谷的谷主?又如何成为一代皇子? 赵羽天说得某一些事情虽然有理有据,但是却不那么容易办到。 当然,苏无极还是非常激动,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人同他说过这般经典的论辩,即便是当年他的恩师,也肯定没有这般见底,他的恩师总是说仁义可治天下,但是他发现仁义不但治不了天下,反而还会将天下带入歧途;于是这一名楚国皇子又去像另外一位恩师学习王法,但他又发现王法少了仁义,还是治不了天下,最后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