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归之路_第二百二十三回 楚国文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回 楚国文化 (第1/2页)

    这三妹对自己这一位大哥自然是言听计从,还真的推迟了六天。这一次盛会也不是以国家来举办的,而是这楚国三公主凭借自己在江湖里的威望,号召那些宗派的剑客共同为国家效力的大会,所以才能够推迟,如若是国家层面的大会,而不是私人大会,怎敢轻易以私废公?

    楚国七代相传,楚国的剑客流淌着高贵的国家鲜血,不会因为宗派的不同彼此拔刀相向。对楚国剑客来说,所谓宗派只是一种聚集形式,并非聚集内容,例如幽魂宫,太剑宗,七觉剑殿等等,他们的宗主,宫主都是由国君亲自任命,每次任命前,国君总是邀请他们吃一顿大餐,希望他们以楚国未来为根本,能够为楚国锻炼出永不断缺的人才。

    这些宫主几乎每一个都按照君王所说的去做,例如用毒针致使赵羽天瞎了一只眼睛的那一名女剑客“玉青”,那就是楚国幽宫的嫡传弟子,代替因为执行任务死去了的宁武前辈。

    楚国人认为忠君是高尚的情cao,也是一种文化底蕴,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楚国国君与楚国皇子值得忠诚。

    想要达成这一种上下齐心,那并不容易,甚至相当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楚国奋斗了整整七代,才有了今天这般辉煌的帝国文化。

    乱世的引子——人心腐朽足可以毁灭这一切,所以要维持这样的辉煌那就更不容易了,不是一代人就可以做好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每一个楚国人代代相传,才有了楚国今天的辉煌。

    这其中怎么能够缺少政治智慧?君王怎么能够不贤明?

    这七位楚国君王自从在苦难中建国开始,他们每一代都继承着父亲母亲(其中有一位女性君主)的意志,源于第一代君主定下来的铁血规则,这些皇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要作为侠客游历四方,修炼武技实力,亲自去体验这人世间,他们吃尽苦难,在苦难中茁壮成长,让自我的心智趋于成熟,而不是在宫廷中以读书练剑成长,这是第一代开国之君定下来的铁血规矩,而且是秘密进行的。

    然后楚君就要派遣极为信得过的一位贤杰暗中跟踪自己的这一些儿子,将这一位或者这两位皇子的真实情况报告给自己,于是楚君心中就有了一杆秤,知道哪一位最适合接替自己的职位。

    这一位暗中跟随皇子的亲信,那就如同“司马旭”之“柳宗义”一样。

    当然兄弟反目也是常事,只要是世袭君主制,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但是另外一个帝国方针改变了这样的祸乱,那就是这君主并非死后才将君主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这样一来,这一位旧帝王还具有极其强硬的威慑力。

    在楚国的帝国文明之中,如果一位皇子被任命成了真命皇子,上一代国君亲自带领他带兵打仗,征讨四方大致二十余年,就要亲自让位,为子女铺路。

    目的就是培养文武全才的皇子,这也是第一代开国之君留下来的传统。

    一个国家的开国之君,他定下来的一切开国规矩非常重要,这也是因为人们对先祖的缅怀之情是一种极为高尚的道德情cao,就比如刘邦定下非刘姓子孙不得称王,这种政策竟然奇迹般地延续了一百年。

    这样一来,楚国的帝国文化得以延续下来,很少发生大规模宫廷政变,最多时兄弟反目,其中一人被软禁。

    无论任何世界,武技世界也好,仙宫世界也罢,人心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也是惊人地一致。

    要维持这一切的秩序,太不容易了。

    不但是历史的不容易,更是人性的不容易,人性之真善美的不容易。

    关于楚国的上层,便是如此一心为楚,而楚国的中层,楚国每一个宗派也是如此一心为楚,宗派,武宗就相当于为国家训练军事人才的军事院校,由国家君主亲自安排的宗主,而不是世袭,更不是由这一个宗派自己选举然后自行任命。

    中央坚决行驶人事任命权,也就是国君每隔一定时间,就要派遣贤德仁义忠国忠君之人接替上一代的宗主,这也是写进了楚国宪法的。

    如此一来,这些武宗,宗派,魂宗就与晋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了,晋国建国之初,原本也是坚决反对拥有独立军权与人事权,但是天高皇帝远,慢慢地,等到一代代贤明的君主死去,晋国这些宗族为了自保,建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