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归之路_第二百七十一回 文化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一回 文化制度 (第1/2页)

    然后各地武技学院层层区分,三年之后参加一次大试,这一次大试之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就可以直接进入皇家武技学院学习,而这皇家武技学院采取的分制又与“地方学院“或者“地方武宗“有所不同,楚国地大物博,而皇家学院也只有七所,可想而知这其中竞争有多么激烈,如果从前是文试选拔出来的,那么以后的竞选之中,文试出身的那些学生,文试就占据以后总分的百分之七十,武试占据百分之二十,德行占百分之十;如果是武试出身的习武者,就反过来,武试占百分之七十,文试占百分之二十,德行占百分之十。

    听到这里,赵羽天不得不为楚国这样的政治制度感慨,这已经算得上是一种极其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这样既可以保证权贵的权利,让他们从小就比那些穷贫之人多了一些机会,比如从小就可以接受良好的政治教育与武技教育,与此同时,又让那些寒门子弟完全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虽然说机会还是有些不均衡,毕竟只要是认的社会,绝对的社会公平是永远不会存在的,优秀的政权只有将这两者的平衡度降到可以让两者默认的地步,才能长治久安,而腐败的政权一定没有这个能力,要么与权贵妥协,要么一味地让穷贫崛起。

    赵羽天问问题从来都是以政治下手,这与他从前是一名领袖不无关系,而且他的师父曾经也告诉他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脱离政治,那些妄想脱离政治的人一定是在与社会作斗争,与所有人作斗争。”

    谈起这些赵羽天一贯想要知道的问题,他还是那么乐于好知,毕竟楚国究竟是什么原因强盛,为什么能够强盛?这些道理,他必须要弄个明白,这样他才会更好的将一片大陆的先进文化制度与理念带回晋国,也好帮助晋国人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政权。

    虽然晋国不是他的祖国,他也完全有理由习武功成之后离开司马家族,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既然司马琴在街市之中发现了自己,司马旭在一旁努力提携,而柳宗义又帮助他脱离危机,这些理由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让他留在司马家族,然后竭尽自己的所有智慧与胆识帮助司马家族统一晋国。

    如若有野心的话,他也只是有着想要流芳百世的野心,而非对权力的欲望,这种思想核心价值来自于他的曾经。

    “哦?这倒是有些合乎情理了,这武学可不同于文学,必须钻其一行,我习武多年还未曾见过剑术高超的剑客“御器法术”也同样厉害的呢。”赵羽天对武学有着特殊的领悟,习武不可同于为文,唯有专研一方,方可无敌于天下,而那些在青史留名的文采风流者往往有着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许多诗圣同样深谙音律,词圣也同样深通棋艺。

    “这六门加起来一共六百分,而且如果你某一方面超过九成,还会额外加三十分。”

    “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天底下全才还是少的,尤其是习武全才,更是寥寥无几。”赵羽天习武已久,当然知道文采风流的人下棋,音乐自然也是样样精通,但是武学却不是。

    不过说起来,这六门武学依旧需要“全懂”,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有偏才怪才,也有武之全才,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前者不失其才,为利益集团效力,后者也可以选拔出优秀的统御之才,而且这些统御之才也足可以让前者心底服气,而非表面服气而心里不服。

    “那么最高分曾经有多少,就说说吕兄生平所知道的最有名一次吧。”

    “整整五百分!”

    “五百分?那可真是天生奇才啊!”赵羽天这一次收住了脸色,这六门之中的其中一门,修炼起来完全可以说得非常不容易,想要得到八十分,九十分更是难上加难,这可不同于笔试,比文试中的笔试难度大多了,那可是真刀实枪的对决。

    “这还不是最为关键,关键是这人文试也有四百多分呢!”

    “这武试之后还需文试?我怎么就没有那么好的头脑?”赵羽天又开始幽默起来。

    吕博点了点头,“恩,如果想要掌管君王的龙骑士,就需要文试,刚才我说了嘛,进入皇家武技学院之后,就要有文采,没有文采就不符合祖宗定下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