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回 三条路 (第1/2页)
三公主历来就十分欣赏这一个晋国英雄,与徐子明辩了几番之后,点头称喜,以私人名义赠与他法器一万件,钱一万金,妙丹五万颗,然后答应徐子明的请求,劝说二公主不要出兵。所谓战事未开,外交先行,徐子明以三寸不烂之舌保证了楚国这一个超级帝国不干涉。 这个时候楚国的老君王已经开始逐步放手权力,充当一个两个女儿之中的天秤,但是一旦是重要的军事内政行动,他的两个女儿也毫无私自运作的权力,这两个女儿知道自己父亲雄才大略,也是相当聪明的政治腕,深深知道不禀告父亲实行权力,不把他当父亲看待,必定失去今后的皇位,所以每逢大事都不敢擅自做主。 至于这个时候的苏无极,却是因为一次“留音谷”事件,已经逐渐与他父亲闹翻,辞去少将军一切权力,驾鹤仙游去了,他离开的时候,许多他的追随者与信徒都来送别,尤其是那一届的皇家龙骑士,来了三分之二,希望他能留下来。苏无极一一握手,笑着离开,这之后苏无极再没有插手楚国的政治军事,至于他后来建立百花谷,那都是后来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故事了。 其实三公主也是早一点希望晋国完成统一,共同好对付西北强悍之敌,二公主这个时候恰巧在南面与苍日帝国谈判,无瑕北顾,听说自己meimei主动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气得她几天几夜都没合眼,越发与她meimei越走越远。 最后司马旭听得楚国不干涉,大喜过望,分三路进入赵国帮助赵国收复失地,最终与东海异族一战定鼎,赵国这才有了复国的生气,由于赵国饱受东海异族蹂躏之苦,赵国大众称之为战神。 然而后来的事情就如历史旋律那般,“请神容易送神难”,当赵国上层眼见赵国复国之后,还想要在赵国继续履行自己的权力让司马旭出去,司马旭运用权谋之计,一次次敷衍,以东海异族可能卷土重来为由长期亲自率军驻扎在赵国,调换人事部署,导致赵国上层军事叛变。 原本赵国内政就十分松懈,政令效率极其低下,司马旭对这一个赵国早有预谋,他很清楚想要完全将赵国视为自己的附庸之国不太现实,也不是一笔划算的政治账单,于是与赵国贵族谈判,欲意将赵国一封为二,多次谈判之后达成协议,最终将一半的赵国土地交给原来的赵国贵族管理,另外一半并入司马家族附庸国版图,派心腹维护治安。 司马旭知道想要统一晋国,赵国必须成为司马家族的后方补给与战略纵深,但他不想与赵国贵族闹翻,更不想与赵国贵族开战,多次谈判之下给足了赵国贵族面子,司马旭在战场上很有脾气,但是在外交谈判桌上却永远是一个笑脸,他的敌人都送给他一个“笑面狼”的称号。 在司马旭的软硬兼施下就成了眼下这个局面,赵国东部是一个独立帝国,赵国西部却成为了司马家族的附庸帝国。 原本赵国内政松散,修仙成风,滥用私权已成习惯,故而赵国子民基本无爱国之心,加上司马旭禁止一切楚国人对赵国的民事抢掠,更无屠杀,除了军事掠夺之外,哪怕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司马旭也最多只是将他们赶跑,基本没有激其民变,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就夺去了赵国大半领土。 没有内乱的政权是不可能从外界征服的,一个政权的颠覆一定是从内乱开始,至于是被外族颠覆,还是被内部颠覆,这其实都无关紧要。 自从司马家族兵不血刃地夺去了赵国一半的领土,司马家族许多人认为一统天下的时机到来,纷纷请缨西征,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司马旭也野心膨胀,也想要一举统一晋国,荡平割据势力,建立一个崭新的帝国,是他的老师徐子明与外交大臣秦雄写书劝谏,阐明现在不宜与其他三个家族公然为敌的原因与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战争的旗帜并非义旗,三族纵然羸弱,但他们先祖留给他们的基业能够守到现在,实力不可小觑,百姓还未对他们哀声载道,这都不是一个发动全面战争的机会,况且族内大众皆有守业之心,若是贸然发动统一战争,有违兵法天时,况且深入腹地远征有违地利,唯有逐步蚕食才是大计。 司马旭听从了他老师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