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刺客(二) (第2/3页)
可他若不愿回来…… 文若,如果连这点麻烦他都无法解决。你对他还指望什么? 每个人,都有他的想法,你敬重中陵侯,我也敬重中陵侯,但不管是你还是我,对刘闯一无所知。 所以,我也只能帮这么多。 他若有本事,自然可以解决这些麻烦。不过到那时候,我定会劝说主公,将他赶尽杀绝。绝不可留情。” 郭嘉说完,平静凝视荀彧。 那目光清澈而深邃,令荀彧也暗自感到有些心悸。 “停车!” 他突然高声喊喝。 马车停下,他掀起车帘。走下马车。 “奉孝,我知你忠于司空,可你今日所为,将来必会为天下人唾弃。” “那又如何?”郭嘉在马车上微微一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即效命于主公,自当倾力为他谋划,便死也无憾。可文若你呢?想要兴复汉室,却又寄托于主公,这岂不是矛盾吗?” 荀彧身子一颤。看了郭嘉一眼。默默转身离去。 郭嘉脸上露出一抹苦涩,但旋即眼中,闪过一抹戾色。 刘闯,刘闯,刘闯…… 他在心里。不停念叨着刘闯的名字,更暗地里下定决心,若有机会,绝不会放过刘闯。 此獠若起。必为心腹之患! 相比起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三国诸多谋士当中,刘闯还喜欢两个人。 一个是东吴陆逊陆伯言,另一个就是曹魏的郭嘉郭奉孝。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个他非常崇拜的谋士,此时已经把他列入敌人的序列。不过,就算是知道了,刘闯也不会太过在意。因为他而今,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太史慈夺取胶州湾,令刘闯的声势再次提升。 在郑玄的帮助下,刘闯得到高密和夷安两县支持,雄踞潍水和胶水之间,成为北海国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 不过,伴随徐奕推行屯田之法,刘闯又面临一个巨大的麻烦。 流民的增加,使得粮食逐渐出现匮乏。 而且伴随着春耕即将开始,农具,牛羊以及种子,都成了刘闯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难题。虽然王修和左伯在高密和夷安两地竭力支持,也仅能维持刘闯在两地的兵马,根本抽不出多余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春耕播种什么作物,也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大量人口涌入,必然会造成粮食短缺。虽然刘闯已经让麋芳负责采购粮食,但事实上,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而已。 “我听人说,西川有一种作物,名叫蜀黍,产量很大。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永和年间,蜀黍从西川传入凉州,并且试种成功,在关中颇为盛行。这种作物容易播种,而且适应性很强。刘公子如果担心粮食问题,倒不如让人试种蜀黍,说不定能有意外之喜。” “蜀黍?” 刘闯疑惑看着王修,有些茫然。 他的确是想推广一些高产作物,可是却实在想不出该种什么。 记忆中,番薯、土豆之类的作物很高产,可惜目前在大陆还未出现。 至于蜀黍?那又是什么? “蜀黍又名秫秫,在北地颇广。” 王修见解释不清楚,干脆找来一张纸,画了一张图让刘闯辨认。 刘闯倒也不是那种不分五谷的人,他看过之后,忍不住吐槽道:“什么蜀黍,不就是高粱!” 原来,这高粱已经在华夏推广了吗? 这个他倒是不太清楚。 “叔治,如今收集蜀黍种子,恐怕也来不及吧。” 王修笑道:“公子不必担心,这蜀黍的种子,我倒是有一些。 早年间我游学北疆,见蜀黍在北疆颇盛,而且产量很大,便动了心思,想要在北海国推广。 只是北海一直是以粟、黍为主,想要让大家改变习惯,有些困难。 无奈之下,我只好在家中田庄始终蜀黍,从最开始失败,到如今产量已逐渐稳定,所以也积攒下不少种子。这蜀黍不合北海国人所喜。但公子既然决定屯田,倒不妨在屯田中推广。” 王修从最初和刘闯有些敌视,到如今渐渐合作,也是经过郑玄的调解。 而且,刘闯身份已经确定,王修也不想做那出头的鸟。两人时常在一起讨论事情,这关系也就慢慢亲近起来。如今,刘闯在郑家别院议事的时候,王修也会前来旁听,有的时候还会拾遗补缺。 刘闯大喜。连连点头。 “既然如此,我可高价向叔治购买种子。” “诶,这又算甚事情,公子所为。也是想要造福一方。 明日我就派人从老家把黍种送来,以配合公子屯田义举……不过,我还有个请求。本来,今年我也准备在高密城外进行屯田,可惜对此事却不甚了解。既然公子这边已经有了充足准备,可否将高密一并纳入屯田?” 其实,高密的情况和东武等地差不太多。 在潍水和胶水之间,由于连年战乱,造成大量的土地被废弃,荒芜。 去年。曹cao在兖州屯田成功。也使得王修动了心思。可凭他这一县之力,根本无法组织起屯田。这种事情,必须要有专人来进行负责。而王修根本抽调不出人来,为此事投入精力。 刘闯手下有人,更有兵马作为依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