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在前_第一百一十七章 秦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秦国 (第1/3页)

    百战之地,位于内陆。

    向海、、、隔着百越、小宋国,与西南之国遥遥相望。

    向内、、、穿过一片广袤的草原,就是异族出没,凶兽横行的荒莽之地。

    十年前,秦灭六国,统一百战之地。

    如今,整整十年过去了,秦国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成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

    这天。

    在秦帝国疆域内,一处山势险峻,风景秀美的地方。秦皇嬴政的巡游队伍,在此安营扎寨。

    高山如仞,大河奔腾。

    在高山之巅,一个略显突出的崖石上。赵高站立其上,看着远方,原本属于赵国的方向。

    十年了、、、

    赵国灭亡,已经十年了。

    赵高的眼中,露出一丝哀伤。

    “师傅。”旁边,一个小宦官说道:“祭品已准备好,您看、、、”

    沉思一下,赵高挥挥手:“往年的今日,我们都在咸阳。但现在巡游在外,人员繁杂、、、还是免了吧。”

    “是。”小宦官应了声。

    、、、、、

    沿河而行,风景秀丽。

    途中虽有艰辛,也经历了几次,不成功的“刺客事件”。但大军前行,还是在几日之后,来到了一片开阔平原。

    安营扎寨。

    然后,在连营,秦皇的大帐内。

    处理了几个时辰的政务,秦皇嬴政终于停下手中之笔。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来到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

    此时,春已过,初夏的阳光,暖暖的。

    不过,河流奔腾,水汽漫漫,阵阵微风吹拂下,却是一种凉爽的感觉。

    舒服!

    马上,嬴政伸展了一下身体,下午的阳光、清凉的空气,还有周围美丽的自然之景,让原本有些疲累的心情,变的稍微舒畅些。

    李斯。

    丞相李斯,已经数次向自己建议、、、废除百家,独尊秦国之法。

    建议,很好,但是,也显得过于匆忙了。秦国之法,核心为法家。作为信奉法家的李斯,做出如此建议,固然可以理解。但是,真的有些匆忙,cao之过急了。

    嬴政,这个自号一世的帝王,有些头痛的,揉了揉自己的额头。

    当初自己的先祖,本是天工大陆,大秦帝国皇室的一个旁系子弟。后来,漂洋过海来到新大陆,历尽艰辛,终于在自己这一代,灭六国、一统百战之地。

    如今,帝国刚刚建立。

    表明上看去,威霸四方,强盛无比。

    但实际上,事务繁杂、千头万绪,一切的一切,都要破旧立新,重新构建。

    辛苦啊!

    不是帝王,怎么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辛苦!

    秦国,实行法家。而其他六国,则以周礼为主,百家争鸣。在灭六国后,虽然将六国权贵,全部迁到咸阳,但是、、、

    法家,是一种学说。

    百家之说,也是学说。

    如此,学说,是什么?

    对此,任何一个,曾通读大陆史的帝王,都非常清楚。

    学说、、、

    任何一种,成熟的学说,都会给出一套,对国家的管理的方法。

    法家学说,给出了郡县制、给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周礼、或其它学说,则给出的、、、分封制。

    而今,六国已灭,作为秦国的帝王,自己绝对不允许,分封制,在新建的帝国中出现。

    为此,迁六国权贵,汇聚咸阳。

    然后,在六国故地,设立郡县。派驻“宣法”官员,推行,宣扬秦国之法。

    不过、、、

    虽然将六国权贵,汇集到咸阳,使得六国故地群龙无首。但是,百姓还在,组成社会的基层结构,还完好存在着。

    这个社会基层结构,运行的基础,是周礼,是封建制,是其他的百家学说。

    只要这个基层结构,还在有效运行,基于法家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就不可能被百姓普遍认同。

    当然,秦法的推行,不可能!

    当然的,郡县制的管理,也会遇到巨大阻碍。

    学说、、、

    还是,学说啊。

    学说,起作用。

    对于国家而言:给出了一套理论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基本的行政结构,给出一套管理国家的具体方法。

    对于百姓而言:则给出一种思维模式,让百姓在心理上,认同这个学说、、、对于国家体系的设立,对于好坏对错的定义、、、等等。

    这种心理的认同、、、

    就如同,在遥远的天工大陆,一个人在心理上,认同了自由民主。此时,让他对皇帝三拜九叩,让他全新全意的,去认同、、、等级森严的帝王统治。

    基本上,不可能。

    所以,基于这样的现实。

    虽然,可以在武力上,压住六国百姓的不满。

    虽然,可以通过迁六国贵族到咸阳,让他们群龙无首,让他们在组织上,形成一团散沙。

    可是、、、

    六国故地,稳定的基层社会结构,还在。

    百姓的思维认同,也不是法家。

    此时,李斯提出,独尊法家、、、废除百家?

    那么,其他学说,就被逼入了绝境。

    而结果,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驾车而行,游走于六国故地。然后巧舌如簧,鼓动百姓的不满情绪、、、

    再加上。

    六国故地,原本的社会基层结构,还完好的存在。而这个基层结构,所拥有的强大组织能,也还存在

    如此一来。

    学者,在情绪上的鼓动、、、

    百姓,不满情绪的爆发、释放、、、

    基层社会组织全力运行,所形成的组织力量、、、

    三者想合,完全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破坏力量。

    所以啊。

    李斯的建议,很好,符合秦帝国的核心利益。但是,有些cao之过急了。

    该怎么办?

    安抚其它学说,尊重其他学说中,那些拥有声望的学者、、、是现实情况下,最佳选择。

    当然,安抚,只是在过渡阶段,一个必要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打破六国故地,那稳固的基层社会结构!

    如今,帝国初统,百废待兴。

    所以,征调六国故地,那些强壮之人,去服劳役。

    让他们,修长城、建直道,修灵渠,建城池、、、帝国的建立,需要大批的劳力,而这些青壮,正好为帝国所用。

    与此同时。

    大批的劳力的征调,会造成大批人口的流动。

    这对于打碎,原本牢固的基层社会结构,有着极好的作用。

    此时,再看六国故地,就会发现:权贵被迁徙到咸阳,基层社会结构被打碎,那些力量最强大青壮,也离开故土、、、

    而这。

    宣扬秦法的官员,会得到最好的宣法环境。

    郡县制的实行,也会得到最快的推行。

    此时,再废除百家、、、

    没有了社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