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以人为镜 (第2/2页)
上收回来道“老乡,这些东西都是你背着来的?你们是哪个屯子的?离这里多远,?来回一趟得多长时间?” “我们是巴彦乡苹果沟村的!我们村到这儿山路不太好走,我跟我两个儿子一起来,他们多背点儿我少背点儿,一晌午能到……” 一晌午四十里山路而且还是负重,苏智和苏醒听到这里不约而同的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虽然他们来之前一路上听苏春庆说了不少喀喇旗是如何的闭塞,但远不如此刻亲眼看到来的震撼。 “你们一年卖山货能挣多少钱?”苏醒从兜里掏出烟恭恭敬敬的给摊儿老板和苏智递上了一支,刚想给他们点上,苏春庆以及他那两个刚才还躺在车上不肯下来的儿子立刻也赶到了跟前儿。 不由分说,苏春庆一下子把刚才苏醒和苏智挑好的蘑菇全部又都倒回去道“大侄子,你们买这行子干什么?!咱村子里别的没有,这东西可是多得是,想吃想拿,赶明儿等到了家还不随便你们……” “你们一年卖山货能挣多少钱?”苏智没理会正在挨个跟苏醒领烟的苏春庆爷仨,叹了口气重新将蘑菇拾进了秤里。 卖蘑菇的老乡被苏春庆刚才那么一吓唬,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卖个苏智山货了,愣神儿任他动作了半天才小心翼翼的吸了口手中的过滤嘴儿道“今年山货多,也卖不上好价钱了,刨去换布换盐的再买点儿化肥什么,能挣二十来块钱。要是等入冬了能在山里套点儿畜生,也还能挣个钱……” “那粮食呢,粮食够吃吗?”苏醒瞅了瞅自己手里的玉溪香烟,眉头不自觉的也和苏智一样皱了起来。
“雨水多的时候,山上的玉米长好了够吃,不过也得小心野猪、熊瞎子这些畜生,这些个畜生一拱就是一垄地,忒祸害人……” “其他村子也是这样?”抱有一丝侥幸的苏智很望眼前这位老乡是因为居住过于偏远而贫穷的,但现实偏偏不能如他所愿! 从老乡的回答来分析,由于整个喀喇旗地区的交通不便,但凡是离县城近的村子,温饱程度就要高些,而只要是离得稍远点的,则刚刚跨过温饱线。至于说那些个真正隐蔽在大山里头的自然村,除了县政府和乡政府,谁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到底脱贫了没有! “为什么不修路呢?当年没学过大寨、红旗渠精神?” “修过,几年前县里头还挨村派人做动员,让有钱的出钱,有劳力的出劳力呢!” 老乡并不知道苏智其实最关心的是乱摊派问题,一五一十的跟他讲述道“那时候的规定是各村修各村通往乡里头的路,乡里修通县里头的路,县里头,再修往城里头的路。一开始大家都卯足了劲儿,也修了一些日子,但是咱们这地方劳动力也缺啊,每年没修出村子,大雪就该封山了,等来年准备继续修的时候,早先夯实的路面又全都被冻坏了只能重修,等重修好了,大雪又该封山了。所以一年一年的,也就每个村子修了一条小柴路……” “柴路?”苏醒不太理解老乡话里的这个词是什么含义,忍不住插嘴问道“大爷,你不是有两个儿子,吗?像你这样的人家村子里也应该很多吧?怎么还说却劳力呢?” “五个也不多啊!”听到苏醒问人口,老乡颇为无奈道“你们城里的孩子不懂!在我们这儿,农忙的时候要种地,农闲的时候要到地头去看着山里的畜生不让祸害庄稼,春天和冬天,我们还得赶山打猎,劳力怎么够呢!” “那怎么不多生几个?是因为计划生育?” “生了也得养得活!我生了五个儿子,有三个都没成,成人的,就这两个!” 因为经济发展不上去,喀喇旗的医疗卫生条件并不是很好,所以像全国千千万万贫困县一样,这里也存在人口成活率低的问题。而要想解决人口问题,归根结底,还得回到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医疗条件的根本上。 “人少,地穷,地穷,人少!” 已经半天没说话的苏智费了这么大力气,总算是大概分析出了整个喀喇旗的问题所在,他刚想进一步系统跟老乡再谈谈,身背后却忽然传来了一阵鸡飞狗跳的喧闹。 “派出所来了!” 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紧接着就见一辆日本鬼子留下的偏三摩托此刻就像是进了自家的跑马地似的,也不管街上的来不来得及躲开,轰鸣着油门儿就从苏智他们所在的这条街那头飞来了这头。 “土匪作风!”眼瞅着有好几个老百姓都差点儿被这辆侉子挂到,站起身的苏智气的一阵眩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