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仙剑问情》作者管平潮看红袖武侠 (第1/2页)
北雁作品《江湖封侯》 看《江湖封侯》,从标题我就在疑惑,江湖不过草莽,如何裂土分茅?赶紧点入阅读正文,不 小心在开篇就喜欢上那个活泛跳脱的佛儿。然后一路跟随北雁的文字飞翔,在那壮丽温柔的江 湖里一路迤逦,直忘了归途。于是直到写评时,我才明白,哦,原来那北雁兄小说勾魂夺魄的 魔力,自书名始。 《江湖封侯》,在张驰有致的故事之外,更让我惊艳的是北雁兄惊人的笔力。深得古白话精髓 的文字,简白典丽,叙事时多用短句,铿锵合节,简促有力。可以说北雁兄的文字已具备那种 令人羡慕的内在张力,既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情节,又让书友读来不累。这样的功力,是最为难 得的“基本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股天然韵致,只能源于文学天赋与后天积累的相互作用。 恐怕这便是所谓的“厚积薄发”。 这样,北雁兄的读者便很幸运,因为他们可以从最平常的故事场景中,读出十二分的诗情画意! 最末,评述惯例,放胆挑刺: 北雁兄,虽然您那文字有十足灵韵,人物活泛生动,但骨子里还是透着些庄严正经。若如我现 在这般放开胆量,于行文中更添一分灵气,嬉笑怒骂,用生花笔,叙灵动事,恐怕那武侠新经 典,便此从北雁君笔下出! 呵,十分个人的建议,若不当,莫怪! ——管平潮,2008.4.9凌晨评 水静泓作品《冥王剑》 自金庸之后,江湖的故事就离我们有些久远。玄幻,修真,灵异,仿佛一夜之间,这些当年后 现代的题材一下子成了网络小说的主流。混迹网络这许多年,当年那伴随自己成长的白马秋风 塞外,杏花春雨江南,渐渐已从自己记忆中远去,忘了自己还曾经在那春夜挑灯夜读过江湖, 那样热血沸腾,废寝忘食。直到这次红袖比武招亲,被过誉尊作“名家”,这才终于可以耐下 性子来读读这些武林的文字。直到这时,我才知道那黄衫翠羽、江湖夜雨,始终都不曾真正离 自己远去。 水静泓的武侠世界很值得玩味。开篇神秘莫测的“故”事,勾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味;回溯多 年前的时光,一下子便抻出整部作品的时空深度。之后随着主角上官遥,遇许多人,历许多事, 一路摇曳江湖,跌宕起伏。通览全文,只觉水仙子静泓长处在于能不急不徐耐心铺陈错综复杂 的故事,抽丝剥茧,伏线千里,又摇曳生姿,引人入胜。当然静泓的文笔也颇值玩味,犹擅工 笔描摹人物容颜,读来栩栩如生,如在面前。 总体而言,这是篇不错的武侠故事,并找不出多少缺点。但看点评要求,似乎定要指出些不足, 以助作者改进,那我便来吹毛求疵,斗胆肆言。 首先,作为一篇通过网络发布的武侠,我觉得是不是故事正文开始时可以更快速更清晰地交待 主要人物故事?这样可能有助读者迅速被吸引住。其次,对于这样的武侠,我觉得尤须注意, 无论在作品哪个阶段,人物的出现都不宜过多过快,否则读者容易迷糊,那些迅速出场的门派 人物也容易面目模糊。再者,我觉得也许这样的武侠作品,要懂得留白,叙述只需恰到好处, 不必所有原因理由、心理活动,都由作者交待得一清二楚。如若这样,就好像有个旁白画外音, 读者看得也容易游离。点到为止,才能会心一笑;作者是引导,而不要灌输。我们要相信读者 的水平。我觉得也只有含蓄留白,才能优容典雅;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只有那将满未满之间, 才能让人满颊余香,久久回味。 嗯,评述至此,便不再赘言。虽然最末诟病,倒也未必针对水仙子作品;只不过是心中略有所 思,便和盘托出,算与仙子商榷共勉。 ——管平潮,2008.4.8夜 阿赖*耶识作品《绝音》 真诚地说一句,《绝音》是好书! 为什么要冒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特意强调一下真诚呢?是因为我这点评里,只想重点 探讨一下此书可能存在的不足,并由此引出有关传统武侠的个人看法。毕竟,称赞大抵千篇一 律,倒是针锋相对才可能引出有用的想法来。 当然,为避免留下错觉,我还是简略夸赞一下。 阿赖*耶识姑娘的武侠写作功底很高,以至于我不单单称赞她的文笔,虽然我读书常最留意它。 韵致盎然的文句暗合节律,读来琅琅上口;文中亦多用短句,无论诵读还是观看都十分简白清 明,十分舒适。这样优美的文笔,已到了自然化入情节的境界,以至于看书时常只留意到情节 故事,而不会被一些突兀的“好文采”刺到眼目。 这篇里,我还是想主要谈谈不足。大部分都不是这书里的不足,而是我借题发挥,想借这机会 谈谈自己对武侠创作的想法。比如,要挑的第一个刺儿,硬造生词,基本我在阿赖书中只发现 一处。第二章里那“一声太叹”,这“太叹”一词,颇为刺眼;尝闻“太息”,又或是“长叹”, 太叹倒是我第一回亲见。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我想说,作为我们文学写手,常常要做的不是 去原创一些看似很酷的新词,而是要留意不要放纵自己这方面的创造力,尽力少出现那种让读 者阅读时突然一滞的词语搭配。 对于我个人而言,写书时我尽力挑选输入法固有的成语词组。这样的词儿,读者耳熟能详,读 时如顺流直下,几无滞碍。 当然,也不是不能重组生词,但要注意适度,以及读者阅读时的观感。比如“太叹”有点别扭, 但其他一些并列的形容字放到一起,倒不那么贸然。举个例子,如形容草木的“蓊”,则有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