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二章 猛将齐聚 (第1/2页)
晁勇最近都在忙着编造大梁字典,其实也就是把所有字加一个后世的拼音,字的意义都是直接照抄司马光编著的类篇。这本字书编著完成不过五十余年,收录了三万多个字,基本可以说是所有字都有了。 其实汉字很早就有注音方法了,开始是直音法,也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同跟。但是这种注音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因此后来又有了反切,用两个字来为一个字注音。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反切可以说已经很类似后世的拼音了,但是有一些字用反切容易出错。 晁勇要做的工作就是用拼音代替反切为所有汉字注音,然后让全天下的人发一个音。这个工作已经接近完成,剩下的工作就是按照拼音排列字的顺序。这个工作量比较大,晁勇需要很多助手来完成。 突然一阵风从窗户吹进来,刮得书桌上的书哗哗直翻。 一旁伺候的太监慌忙把书压住。 晁勇走到窗户边,这才发现天上已经乌云密布,眼瞅着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了。 一道闪电划过,接着一声震耳的雷声响起,大雨便倾盆而下。 卢俊义等人恐怕也淋雨了,昨日他们便过了黄河,计划到的陈桥驿休整一日,皇帝亲自犒赏三军之后,再由太子率领支援西北。 算来他们现在离东京也不远,想必逃不过这场雨。 希望这场雨来得快,去的也快。 不然大军耽搁一日,西北的形势就恶化一分。卢俊义大军从雄州南下,走了十日,每日行军百里,不可谓不快。但是这十日功夫,西北却是战报频传。 西夏大军出西安州怀德军。西安州通判任得敬率人打开城门,把城池献给西夏。怀德军知军事刘铨通判杜翊世率城中军民死守,抵挡西夏兵马十余日,城破被杀。 打破二州后,西夏国主李乾顺领兵二十万从西安州南下攻德顺军,晋王察哥领兵二十万从怀德军南下攻镇戎军。 两路兵马进军路线都是西夏兵马熟悉的路线,当年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在镇戎军定川寨和德顺军好水川都曾大败宋兵,只是迫于宋朝援兵将至,劫掠一番便退去了。 李乾顺选择这两条路线,显然是要超越祖先功绩。 老种经略相公也知道不可孤守渭州。早派了熙渭都统制刘仲武率兵两万守镇戎军,弟种师中率兵两万守德顺军。 镇戎军在渭州北边,德顺军在渭州西边。西夏兵马要攻渭州,须先打下其中一处。但是一旦渭州城破,西夏大军便可进入关中平原,再无险阻。 好在德顺军位于六盘山山口,镇戎军依葫芦河而建,又有许多堡寨防护。等到西夏兵马打到两座城下时,各部西军也已返回。老种经略相公又派泾原路兵马增援怀德军,熙河路兵马增援镇戎军。 镇戎军和德顺军各有三万人防守,加上种师中和刘仲武都是西军名将,西夏兵马一时也难以攻下。 不过环庆路和鄜延路兵马担心西夏还有兵马南下。已经返回各自驻地,折家军也因为担心府州被西夏辽国侵扰,直接从永兴军过黄河回了河东。 老种经略相公可用的兵马只剩大梁增援的鲁智深李从吉李应孙立杨志五万人。 西夏国主李乾顺攻打德顺军同时,也分兵攻占了会州巩州。前些年河湟地区归顺的羌人也趁机作乱,夺城或附吐蕃,或附西夏。德顺军以西城池除去熙州还在拼死坚守,其余城池已经全部陷落。 从开封到渭州一千七百多里,即使日行百里,也要半月以上,如果期间碰到这样的雨天还要耽搁,希望镇戎军和德顺军能坚守到那时吧,不然遭殃的百姓就又要多许多了。 这雨下了半日才停止,当晚,探马就报来,卢俊义等人已经到的陈桥驿。 次日,晁盖便率了文武百官往陈桥驿而来,亲自犒赏三军。每名军士酒rou各一斤,下面官员早已准备好,运到陈桥驿。 卢俊义等人知道皇帝亲自来犒赏三军,早早便率领军中将官往十里外迎来。 一行人到的军营,营中士卒也都在校场等候圣驾。 皇帝华盖一入营,三军将士便齐喊:万岁万岁万岁。 直到晁盖走到点将台上,三军将士呼喊才停止下来。 晁盖道:朕开国建号,不过四月,已有近百军州,全赖诸将士之功。你们跋山涉水,逾越险阻,为朕打下河北,开疆扩土。更击退来犯辽军,扬我中原之威,朕实嘉悦。特赐每人钱五贯酒一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